孙家寿 委员
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必须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目标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目标是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自然资源系统进入社会经济系统的物质、能量流通量强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目标则是将生产和消费活动规范在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限度之内,通过分析代谢废物流的产生和排放机理与途径,对生产和消费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污染产生量、实现污染无害化,最终降低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二者完整地涵盖了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质、能量流、废物流等物质代谢的全过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从根本上改善武汉城市圈环境质量,是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武汉城市圈的基础和保障,是武汉城市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的选择。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武汉城市圈的途径与对策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新的长期的战略任务,如何推进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使其从一个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行动,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
1、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经济发展模式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以牺牲环境容量为代价来获得经济的增长,表现出典型的高消耗、低效益和高污染排放的特征。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仅使经济发展质量难以提高,资源环境也不堪重负。我国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单位GDP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8-9倍。要实现我省2008年节能减排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发展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低资源能源消耗、高经济效益、低污染排放和按照一定的生态规律运行、能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经济形态,是一种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增长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策体系。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策体系至少应包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的政绩观和绿色制度建设等三个方面,它们是保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最高制度保障。只有这些基本制度建立和落实好了,政府才可能进一步制定和实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政绩考核制度、绿色贸易政策和绿色财税金融政策等环境友好型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国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武汉城市圈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省政府应抢抓这一机遇,提出明确的任务和措施,落实国家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约束性指标。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推动资源节约,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适宜居住创业的生态城市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武汉城市圈。同时,省政府应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措施制度化和法制化,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武汉城市圈提供法律保障。
3、大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绿色创建”是区域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细胞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实践。省政府应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应继续开展创建生态示范区、生态市(县)、环境优美乡镇、环境友好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一系列“绿色创建”活动;应继续推动“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和“百家企业节能工程”。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武汉市东西湖工业园和青山区环保产业园(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组织实施一批重点循环经济项目;构建以食品工业生态制造体系为主线、以食品加工园为载体的食品加工循环经济园;制定和发布循环经济试点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冶金、化工、建材、电力、轻工、资源回收行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评价试行标准, 以及循环经济园区、示范城市评价试行标准。通过试点,探索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经济的各类发展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制定促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法规、政策和措施,树立先进典型,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社会型提供示范和借鉴。
4、切实加大执法力度,把资源环境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长期以来,造成武汉城市圈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除发展观念、发展水平制约和引导不够外,重要的一条是执法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造成的。这一点,尤其应当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等资源浪费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特别是要严查官商勾结的腐败行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做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各项工作。
5.大力发展和应用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绿色科技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技术支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突破传统的科技进步的逻辑思维方式,着眼和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共生和共存,而不是对抗和征服。传统工业文明科技指向了稀缺资源,不可持续的资源,而绿色科技应该是指向丰裕清洁、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改善武汉城市圈的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让武汉城市圈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省政府应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研发基地,鼓励各科研单位积极开展绿色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在全省范围大力推广和应用绿色科学技术,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绿色科技研发、应用和推广示范区。
总之,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树立科学发展观,进行法规建设、制度建设、政策和机制建设等诸多内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意味着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遵从自然规律,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以最小的环境投入达到社会经济的最大化发展,形成人类社会与自然不仅能和谐共处,可持续的发展,而且形成经济与自然相互促进,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真正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两型社会”的示范区。
(发言人单位及职务(职称 ):武汉工程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