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要闻

昔日戏曲“大码头”如何再现辉煌

——湖北省政协月度专题协商会为戏曲传承发展铺路搭桥

2019-12-03 08:48:31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毛丽萍 焦阳  
字体大小:【

11月28日早上8点半,湖北省政协一楼会议室传来一阵悦耳的戏曲声,循声而去,原来省政协“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月度专题协商会即将在这里召开。戏曲独特的魅力,让前来参会的政协委员、文化工作者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不禁发出感叹声、赞美声。


“眼下,第二届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在武汉拉开帷幕,我看了滇剧,看着里面的声腔不断写着‘襄阳腔’‘襄阳腔’……我感觉特别自豪,这是湖北对全国的贡献。”与会的国家一级编剧沈虹光说,“襄阳腔”至今被川剧、滇剧乃至京剧沿用,它是300年前由山陕移民和李自成义军带入,沿汉水到襄阳,融汇荆楚地方声腔音乐形成的古老剧种,又沿汉江而至长江,遍布半个中国。


“湖北戏曲资源丰富,汇聚了京剧、汉剧、楚剧、黄梅戏、花鼓戏等30多个剧种,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流变地和聚集地,历史上的武汉因戏曲名团云集、名角荟萃、名剧迭出有着戏曲‘大码头’美誉,与北京、上海并称‘三鼎甲’。”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邓务贵介绍,近年来湖北省坚持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着力加强戏曲的剧目生产、人才培育、院团建设等,全力推进湖北省戏曲繁荣发展,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


2017年的湖北省十一届党代会上,“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被写进大会报告,作为全面建成文化强省的重点工作内容。随后,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的意见》的通知,并建立了由省委宣传部牵头、每月召开一次的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一项项具体措施为戏曲传承与发展“保驾护航”。


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工作事关荆楚文脉传承发展、事关湖北文化繁荣兴盛、事关湖北群众文化民生。为此,省政协将“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列入2019年月度专题协商会主题。省政协副主席马旭明带领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部分委员,深入湖北主要专业剧团、职业艺校等调研,与知名艺术家、年轻演职人员面对面交流,还专门到“戏曲热土”河南考察。一份收录了30份建言的材料汇编,折射出调研工作的踏实。


“出台的戏曲扶持政策,为戏曲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湖北戏曲事业除面临戏曲人才短缺、观众老化等表象问题外,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马旭明作主题发言时没有照着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说,而是结合调研,谈问题、提建议。


马旭明建言,就当前戏曲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的文化环境而言,若要保持戏曲这一民族艺术的审美属性和文化特质,决不能将它往市场上一推了事,必须政府兜底,不仅要有政策的支持、经费的保障,更需要花力气去科学引导,把钱用在刀刃上。


振兴戏曲,剧本是核心,人才是关键。“目前,湖北省戏曲艺术专业教育现状是中专强、大专弱、本科无。这一现状一方面无法满足戏曲专业高层人才培养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极易导致优秀戏曲人才的流失。”民盟湖北省委会文化体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黄冈艺术学校校长张安岚言语里透露着担忧。


“请问省教育厅对加快湖北优质戏剧艺术学校的发展有没有相应的政策措施?能否考虑采取一些特殊政策支持具备条件的中专院校进行提档升级?”省政协委员梅香雪提问。


省教育厅厅长陶宏现场表态,支持武汉音乐学院和黄冈师范学院设置相关戏曲专业、现有本科院校设立戏曲学院、推行“专升本”“3+2”模式培养戏曲人才等。


戏剧院团在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中发挥着龙头作用。“湖北省大部分戏曲院团自2011年由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面临着新局面、新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收入分配机制和支撑问题。”武汉市政协副主席徐旭东建议,早日研究出台关于国有文艺院团收入分配机制方面的科学制度意见,在高级职称分配上更多考虑转企院团,进一步夯实武汉戏曲“大码头”根基。


“深耕戏曲文化,培育戏曲欣赏和消费土壤”是与会委员关注的重点之一。省政协委员杨云鹤认为,戏曲来自民间,服务人民是天职,要建立戏曲在城市的公共空间、商圈、社区、学校、农村演出和交流的机制。


省政协委员卢纲建议,积极借助现代传媒和高科技手段,在电视、网络上让戏曲有一席之地。省政协委员夏静提出,提高戏曲进校园实效,要达到以校园为重要载体推动戏曲活态传承和以戏曲艺术传播为依托开展传统文化普及、美育教育的良性互动。


“大家的意见建议很有价值,将积极吸纳充实到实际工作中。”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艳玲表示,下一阶段将围绕市场要火、观众要多、场馆要齐、院团要活、人才要强、研究要深六大目标任务,继续在用好机制、完善政策、改革创新、营造氛围等方面发力,切实推动湖北文化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