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要闻

为了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住鄂全国政协委员建言“长江新时代”

2016-03-04 10:13:38  
字体大小:【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3月1日,委员们尚在赴会途中,李长安委员迎来了60岁生日。他向记者述说了“步量长江”的故事:“那时,心底常常泛起这首《长江之歌》。”

    他说,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昭示着“长江新时代”的到来。但目前长江的生态环境状况面临挑战,呵护绿色长江是共同责任。

    如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住鄂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用“快思维”做加法,从源头遏制长江水环境恶化


  “对有利于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工程项目,要用‘快思维’,做加法,尽快立项。”赵晓勇委员表示,以沿江城镇排污管网建设为例,一方面为长江流域绿色生态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有效需求,消化了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库存和过剩产能,符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要求。近年来,湖北相继实施了江湖连通、退渔还湖等水环境保护工程,建议国家进一步支持湖北的江河疏浚、645工程等水环境生态保护项目,尽快立项,尽快实施。

    “长江经济带涉及11个省市,沿线有一大批化工园区和企业,排江污口约3.8万个,截污治污刻不容缓。”杨占秋委员建议,国家尽快对长江全流域生态(包括物理、化学、水文、生物等要素)进行调研摸底,并对流域内所有功能区的建设和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安排。对重要的湖泊、湿地、水源地等,可借鉴武汉湖泊保护经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田玉科委员建议,加快构建多部门共同参与、信息共享的监测网络平台,统一监测站点和质控要求,向社会统一发布水质信息,为治污决策和公众参与提供更好的服务。“期望将来打开手机,就能看到长江水质实时信息,未来建立起长江水环境监测网络后,公众了解长江水质就能像获取PM2.5数值一样方便。”田玉科委员说。


    一条心+一盘棋,打造全流域水环境保护共同体


  “保护长江水环境,沿江省市和相关部门要在思想认识上一条心,实际行动中一盘棋。”李长安委员说,总磷是长江污染的重要化学物,2015年监测数据显示,长江上游来水总磷年均值,高于长江湖北段相应数值。“可见流域管理的协调机制至关重要,必须明确流域水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说到这里,他加重了语气。“要统筹生态要素,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陈平平委员说,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是解决水环境的根本出路。同时,全长江是一盘棋,要建立利益协调和共享机制,增强上中下游经济联系,共享区域协作“红利”,实现区域间共享发展。

    李仁真委员建议,要让规章制度“长牙”,对沿江兴建和待建工程项目,包括工业、农业和城镇建设,水利和基础工程设施等,实行最严格的环评和审批制度。同时,尽快制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条例,适时推动制定长江法。


    生态省进行时,创建长江水环境保护示范区


    水是湖北最具优势的战略资源之一。“作为长江岸线最长的省份,湖北应该争当长江水环境保护的排头兵。”赵晓勇委员说。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在国家战略中担负着承东启西的重任;湖北拥有国家湿地公园39个,位居全国第一。据测算,湖北湿地的年生态服务总值5000余亿元,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水土涵养地之一。

    水环境保护方面,湖北走在全国前列。我省是党的十八大后第一个生态省建设试点,出台了《湖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实施史上最严《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徐旭东委员建议,湖北应该充分利用在长江经济带中所处的中心地位、千湖之省的独特生态优势,勇于担当,创建长江水环境保护示范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改革创新举措,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率先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