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以色列和我们一样,老百姓扎堆到大医院看病。此后实施了严格的分级诊疗制度,现在他们50%的医生都是家庭医生,提供了80%的医疗服务。”
武汉市九三学社副主委丁顺清的一番话,引起与会委员和专家的共鸣,主持人、省政协主席张昌尔在讲话中更是几次提及。
深化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聚焦“分级诊疗”这一重要民生,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会前深入调研,充分准备,21日在政协月度协商平台上坦诚建言,形成共识:实施分级诊疗,是让群众看病更便宜、更方便,获得感更强的必由之路。
“首诊在基层”是核心
推进分级诊疗是新一轮医改的重点,“首诊在基层”是核心。
我省已经形成以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三级格局的基础医疗卫生体系,但服务短板还存在。省卫计委主任杨云彦通报了这一情况。
基层医疗机构是人民群众健康守门人。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刘建凡委员建议,运用公共财政杠杆,坚持“基层医疗政府买单”的原则,加强分类指导,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确保全省基层医疗机构能够达到首诊条件。
省政协委员陈安民建议,发挥大型医院龙头作用,实行逐级托管,共享品牌医院的优秀文化、管理技术人才和资源,实现基层医院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医疗工作量、医务人员收入四个提高,实现良性循环。
省政协委员龙兵关于利用“互联网+”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建议引起了大家的讨论。主持人询问,互联网远程看病看什么类型的病?后台指导多不多?陈安民说,从同济医院情况看,咨询多、应用少,慢性病多、急诊少。龙兵表示,目前主要是对疑难病症的诊断或治疗方案作指导或建议。
吸引人才去基层是关键
武汉市政协副主席谭仁杰反映:基层人力资源不足,武汉市基层医务人员学历以中专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5.5%,建议建立独立的基层人才职称评定体系。
中南医院周福祥委员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医生群体合理待遇和职业提升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
主持人接过周福祥的话问道,现在学医的人是不是少了,学医而不从医的比例有多少?
杨云彦回答说,现在学医的比例较之前少了,大约60%的医学院毕业生没有在医生岗位工作。
主持人说,学医不从医,不到基层去,这个问题要重点聚焦,可以借鉴我省司法改革经验,从导向、待遇、职称等方面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制定有利于基层的配套政策,引导优质医疗人才资源向基层倾斜配置。
政策引导是保障
“修订诊疗规范要提上议事日程。”省政协委员李跃念建议,基层首诊要做到基层首治,绝不能仅仅是转诊。分级诊疗的核心是合理诊疗、便民惠民、家庭签约、跟踪随访,双向转诊的重点是向下转诊,减轻负担。
来自恩施州利川市团堡镇卫生院的胡健院长反映,目前卫生院负债1000多万元。主持人关切地问,债务是在新农合之前还是之后形成的?胡健表示,是新农合之后形成的。
胡健建议,以建立机制为路径,细化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制定并落实分级诊疗相关政策;强化长效对口支援机制,最大限度发挥现有医疗人员服务能力;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根据基层医疗首诊需要,扩大基本药物范围或允许基层配备一定比例的非目录药品;完善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
省政府办公厅、省卫计委、省编办、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物价局等省直部门和单位,就委员和专家提出的财政投入、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双向转诊机制、医保、“互联网+”等问题,以现场或书面形式作出了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