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担任湖北省宜昌市政协主席,从第一届干到第四届,整整干了17个年头,这可能是地方政协组织罕见的。
2012年初卸下市政协主席职务至今快8年了,8年来我的退休生活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卸下领导职务,但还兼有社会职务;第二阶段卸下了所有社会职务。由于我曾在市委副书记岗位上长期分管经济工作,所以刚退休,市内外好几个企业便登门请我当顾问,开出的报酬很有诱惑力,然而我谢辞所有的聘请,选择了慈善公益事业,就是“初心”之念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党的初心内涵很深刻,但最本质的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服务”,为百姓着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自从担任了宜昌市慈善总会会长,我都把慈善公益事业当作分内之事,倾心尽力从不松懈。这期间全市募集善款善物总值达15.3亿元(其中善款6.8亿元、善物价值8.5亿元)惠及60多万人次城乡群众,成就了宜昌大爱,温暖了社会。宜昌市也因此成为湖北省唯一获得“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百强”殊荣的城市。党和人民也给了我很高荣誉,先后获得全国慈善公益事业最高奖“中华慈善奖”“湖北省最具爱心十大慈善行为楷模”等称号。面对这些荣誉,我认为我只不过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我想做的事。没有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没有社会各界的无私奉献,没有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的倾心付出,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在我投身于慈善公益事业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
慈善是爱心的传递,做慈善是没有终点的接力
我开始参与慈善工作是出于感恩。幼年时家境不好,母亲常年生病,全家6口人靠父亲微薄工资支撑,生活拮据,庆幸的是在我读书时遇到两位爱心老师。上小学正是3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匮乏。当时,国家为了增加师生的营养,每天给每名师生发一个饼子,班主任吴瑛老师见我身体瘦弱,总把她的饼子留给我,不少同学也常把自己的早点分一点给我。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帮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也在我心中种下了感恩的种子。
12岁那年冬天,我穿着单薄的旧棉衣上课,嘴唇冻得发乌。班主任冯素华老师看到后,把我带到裁缝店,给我做了件厚厚的新棉衣。这件新棉衣温暖了我一生。因为我得到了很多爱,所以我满怀感恩之心,想努力回报社会。
后来,我无论是下乡还是进厂,无论是当工人还是当干部,都没有忘记感恩两个字。1992年除夕,我陪市委书记到福利院慰问时,见到曾经的邻居张婆婆,老人孤身一人,见到熟人非常高兴。吃过团年饭,临走时,张婆婆依依不舍地问:“李泉,明年还来吗?”目睹老人满怀期待的眼神,我爽快地说:“明年一定来。”以后每年除夕,我都要到福利院看望老人们和孤残儿童和他们吃团年饭,还捐上2000元钱。2012年除夕,我刚退休,福利院工作人员提前放完鞭炮正准备吃团年饭,当我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一个个拉着我的手说:“以为你不会来了。”我说:“只要我走得动,就一定会陪伴大家迎新年。”一句承诺,已坚守了28年。
因为爱心让我有一个值得记忆的少年时代,我理应接过爱心接力棒。让更多的人得到关爱。现在,我还得把这个爱心之棒传下去,让慈善成为没有终点的爱心接力。
公益是和谐的希望,做公益要成为自觉的习惯
对慈善的理解,我有过渐进的认识过程。开始,我认为做慈善是天性使然,是一种自发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的感恩回报。后来逐步感觉到慈善虽然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从事的一种无偿的、对不幸无助人群的救助行为,但实际上是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是大有益处的。在宜昌每次开展的慈善公益活动中,都让我见证了善心大展示,看到大爱宜昌震撼人心的仁爱光辉,感受到社会和谐的伟大力量。
让社会和群众享受到慈善的阳光,让城乡困难群众能够得到慈善救助,更多享受社会发展成果,为社会公平和谐作出贡献,是我们党的初心,是我追求的目标。这些年来,宜昌慈善根据社会发展和困难群众的需要,打造了一批有特色的慈善项目,惠及了不同的社会群体,为困难群众解了燃眉之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更有责任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困难群众。
要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
退休后坚持社会活动的另一件事,还担任着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我始终坚持“把握定位、拾遗补缺、量力而行、有所作为”的原则努力工作。
一是认真研究宜昌地域、历史文化、积极组织广大会员支持热爱文化的老同志编著文史书籍,先后出版46部书籍。譬如:《宜昌文化丛书》《名人与宜昌》《图说宜昌两千年》《宜昌文化古镇》《宜昌传统村落》《洋人旧事》《宜昌开埠》等。希望通过这些书籍传承宜昌历史文化,弘扬先进文化。
二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在本地新闻媒体、三峡大学、市图书馆等单位大力支持下,开辟了《老宜昌》《旧影宜昌》《三峡文化讲坛》《宜昌史事》等专栏,帮助宜昌广大群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宜昌历史。
三是办好会刊《三峡文化》,至今已出版120余期。以提供丰富知识,弘扬正能量。
四是在文化事业建设方面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
在卸去所有社会职务后,自己比较注意从基层的层面了解群众的愿望、诉求、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使领导能够全方位、多渠道把准群众脉搏。如: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医保、老年工作、保护关爱企业家、干部作风,壮大实体经济等,令我十分感动的是,两年多来我先后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提了14条建议,每条都得到批示,并追踪落实。
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需查阅档案资料,我了解到档案馆的数字化程度较低及档案馆功能老化的问题,我反映情况后,市委书记、市长批示,有关领导和部门在深入调研后,市政府召开专题办公会,作出了近期和远期彻底解决档案馆功能老化的决定,现已启动实施。
前不久我了解到,原宜昌磷肥厂厂长陈忠毅在查出患肺癌晚期、面对生命仅有半年的情况下,表现非常坦然,写下了催人泪下的遗嘱,同时更了解到,他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打造“钢琴之城”的战略决策,认为“钢琴之城”不仅是能制造出高端钢琴,还需造就一批演奏人才和营造全市的“钢琴艺术氛围”,他坚持6年半的时间深入社区教会了100多位青少年学会了弹钢琴,而分文不取,为这些孩子们的家庭省去了学习费用。于是,我向市领导反映,书记当天批示“这位老同志的生死观、价值观让人动容。”由于市委领导的重视,陈忠毅同志的事迹得到数十家媒体的广泛宣传,感动了无数读者。
一天,我和老伴在天然塔附近散步,听到旁边的游人讲:公园内环境好,遗憾的是一把坐椅都没有。当即我把情况反映给住建委,不到3天,几十把坐椅就安放在公园内。让群众过上幸福舒适的好生活,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我虽然卸下了领导职务,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没变,自己就应该履行50年前面对党旗宣誓的誓言,做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初心永不忘,离职不离党”这是我的信念和信仰。
(作者系湖北省宜昌市政协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