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研读《李宗仁回忆录节选》片段以及《湖北省革命老区故事选读》等后,想起两位文友佳作。欲谈点心得,供各位分享。
《甲骨文书法:水竹居》读书城以及《抗日阵亡将领孔墉生平追记》作者孔少凯个人简介:原创思维、书法与散文创作与交流,凝成诗意人生。单凭借这些,我都敢断言孔少凯先生是一位善于“学习读书”之士。比如:“辛亥从戎”“ 军校教父”“ 北伐挂冠”“抗日涅磐”等,包括文字最后一段:2013年台湾连战先生为孔墉烈士陵园亲笔题字:“碧血丹心。”从大小标题,到这些文字段落,都力有千钧,干净利落,丝毫不存在拖泥带水,废话连篇之痕迹,足见孔少凯先生学识与文字功夫之深。再如,文中列举的民国期间旧繁体字书籍图片,“折狱才疏渐廪粟,弭兵计拙痛干戈。 旧时鸾鹤休相怨,一夜天风返碧柯。”如此诗句等,均显示出孔墉及孔少凯先生古文字功夫深厚功底,因为我之所以迟迟没研读《阵中时报》原因之一就是繁体字不少难以辨认。试想,假如孔墉及孔少凯先生不深谙 “思不如学,学不如习”之道,精通欧体书法的连战也不会为之题字,上述人物传记也无法问世。再品读上述《甲骨文书法:水竹居》可以说具备刚劲雄健,璞玉无华, 个性鲜明,收放自如,沉稳坚实,师古而不泥古的艺术风格。无疑,依旧与孔少凯先生善于读书学习有关,正是由于其“博学”才会达到“通达”的艺术境界。
“东北抗日联军题材长篇小说《坚守》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及《王跃斌在知青碑前》《贺州古道上的一颗明珠——贺州纪行之一》《一年又一年》等,让我对王跃斌先生刮目相看。比如:“记得刚到火柴厂的那年,与师兄弟们在一起说笑,讲到要工作四十年才能退休,觉得好长好长的时间啊。谁曾想到,一晃之间,这四十年也就过去了,真的是弹指一挥间。再想想这四十年所做所为,也真的是没有做什么,虽说不是两手空空,但也真的是所获甚微,微乎其微。 探讨自己所以不能成功的因素,除了机会,也就是性格的关系了。”似乎大家以为王跃斌先生是一个失败之辈。其实不然,“文贵曲折”有时候说点反话,调侃调侃自己也是一种文学艺术手法而已。或许,各位说《贺州古道上的一颗明珠——贺州纪行之一》《一年又一年》等散文随笔都会写,问题是东北抗日联军题材长篇小说《坚守》会写的又能有几个呢?!为何王跃斌先生一个“火柴厂”退休职工能够写出许多吃黄粮的专业文联作家却写不出的这种小说呢?!我想除了不具备王跃斌先生刚强的性格外,更与不会学习读书有关。与王跃斌先生不同,有的人光“学”不“习”,有的则光“习”而不“学”,甚至更有的干脆不读书。于是乎,抗战也好,其他也罢,都是“人云亦云”,压根都无法甄别真伪,谈何写出东北抗日联军题材长篇小说《坚守》呢?!比如:下午,我研读一页《李宗仁回忆录节选》片段都为国军汗颜,据李宗仁回忆他的嫡系部队仅仅十万,其余90万全部是杂牌与中央军混合在一起,压根都不服从他调遣,甚至相互之间还在暗算,如此局面下去抗击日寇,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假如我们不去研读国军、共产党、包括日寇相关旧档案,再采访健在的抗战老兵等,即便五战区在我市又如何,能写出上述长篇小说《坚守》吗?!再如:《湖北省老区革命故事选读》天门卷下午研读的几篇历史真实故事反映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一会被国军围剿,再一会与日寇对阵,如此等等,离开读书学习,是无法复原历史的,更谈不上写出符合历史风貌的作品。
当下,各地文人墨客纷纷撰写纪念毛泽东诞辰文章,问题是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何毛泽东能够领导我们共产党推翻旧政权,建立新中国。根子依旧在于毛主席善于学习读书,因为通过这个法宝,他意识到“天下无不可教之性,无不可教育之人”。才以《论持久战》《矛盾论》等书籍,让国内外包括对手折服,最终都归附我们共产党队伍。鉴于以上见识,这段时间,我放弃跟着圈外圈内人士瞎转悠的旧作风,除了每天干好本职业务外,就是系统性研读《黄帝内经》《历代诗词大典》《抗战旧档案》等书籍,汲取其中养分。同时,积极参与一级大报评报业务,以及写杂文日志等,其目的依旧通过这个途径达到既要读书学一些知识,更要“习”中实践一些东西。最终达到“实学,应世经务”这种境界。
结束文字时,我还要说通过品读上述文友佳作,让我更加坚信“人有知学,则有力矣。”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老河口市工商局 张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