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无菌性炎症。俗称冻结肩、五十肩。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受凉、劳损、外力的不当牵拉等都可能与它有关。
初起阶段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且疼痛剧烈,夜间尤著,很多人每天抱着胳膊不敢动,只求不疼就行;中、后期疼痛逐渐缓解,取而代之的是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发生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还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肩周炎患者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日常生活动作都做不了,诸如此类生活中的种种不便,让我们体会到小病导致大麻烦的困扰。临床上我们一般把病程分为四期:Ⅰ期:疼痛(P);Ⅱ期:疼痛为主,僵硬为辅(Ps);Ⅲ期:僵硬为主,疼痛为辅(Sp);Ⅳ期:僵硬(S)。
肩周炎的治疗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理疗,消除炎症、缓解疼痛。一部分是训练,有很多种手法治疗。其中澳式手法治疗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澳氏手法的特点是治疗师通过双手对肩关节进行包括推、拉、牵、旋转等各种各样的被动活动。其目的是改善肩关节的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因为手法治疗用推动、牵拉、旋转等强有力的手法直接作用于肩关节相对的两个关节面,按一定方向、节律作相对的位移活动,所以通过被动运动的活动可以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功能。而且,随着关节有规律的活动,周围的肌肉韧带也做相应的有节律的活动,牵拉关节周围粘连组织,达到缓解肌肉痉挛的目的。其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消散,松解粘连、解除嵌顿。要想治疗准确、有效,必须通过细致的检查,才能选择合适的手法。
治疗师在治疗每个患者之前,都先进行详细的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来确定手法运动的方向、强度、节律、时间。主要运动方向有以下几个:AP(自前向后)、PA(自后向前)、Caud(自头向足)、Hbb(综合方向的活动)。治疗强度、节律、时间的确定根据疼痛剧烈,在病变急性期,应激性高,用Ⅰ~Ⅱ级手法,约45~60秒,目的是阻断向慢性期的发展;以僵硬为主在病变的慢性期,应激性低或无用Ⅲ~Ⅳ级手法,约60~90秒,目的是减轻关节僵硬程度。
Ⅰ级手法:从0°开始,在关节活动度的初始处做小范围活动;Ⅱ级手法:活动范围达到全关节活动度的1/2;Ⅲ级手法:活动范围达到全关节活动度的终点;Ⅳ级手法:在终点做小范围的活动。
当然,像所有的治疗手段一样,澳式手法也有自己的禁忌证,不是所有的肩周炎患者都可以用手法治疗。肿瘤、结核、骨质疏松严重者、服用大量激素者慎用或禁用澳式手法。
(北京协和医院副主任技师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