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养生注意事项
1.风燥感冒是立秋第一大病
风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即头疼、咽喉肿、鼻塞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干”,咽喉干、嗓子紧,连咳嗽都是干咳,没有痰。感冒初期先表现出干燥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润燥补水,就会加重感冒的病情。
饮食方面重点放在滋阴润燥上,多吃清脆爽口的果蔬,比如梨、藕、葡萄、荸荠。西瓜就别吃了,因为西瓜过于寒凉,立秋后食用,容易诱发腹泻。
除了水嫩嫩的果蔬,还有一样干果润肺效果也很好,就是杏仁。《本草纲目》中列举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排在第一的就是润肺功能。每天吃10克左右的杏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风燥感冒。解燥润肺效果好的是甜杏仁,可以当成加餐的零食吃,也可以将10克杏仁磨成粉,加点冰糖冲着喝。中医认为冰糖具有润肺、止咳、清痰、去火的作用。
2.立秋遇三伏谨防“空调病”
夏末秋初,季节相交,病毒肆虐。除了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人们还要防范立秋“空调病”。
今年立秋巧遇三伏,天气依然比较炎热,许多家庭都开着空调,这时就比较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
预防空调病,应注意以下方面内容:首先,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宜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的功能。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其次,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可以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最后,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宜常开空调,尤其要避免空调直吹并用衣物盖好腹部。
专家还提醒,红眼病是立秋节气的高发病。细菌感染时常发生,加上睡眠不够,容易患红眼病,因此一定要注意好个人卫生。
此外,立秋湿度较小、浮尘较多,花草树木开始了新一轮的新陈代谢。过敏源的增加,使具有过敏体质的人更容易出现过敏症,在此期间也应该注意避免接触过敏源,加强锻炼。
3.立秋养生应早卧早起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因此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以免身体受凉,伤风感冒。另外,在户外活动后,要及时擦干汗。
4.收敛情绪多锻炼出汗
中医认为,秋季是养肺气的时候,一般认为肺为娇脏,又怕冷又怕热,那该如何去养呢?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俞杰表示,首先要从情绪上进行调养,中医认为“秋三月”情绪应该稍微的收敛,要让我们的神志安宁,情绪变得平静一些,这样有助于养肺气。
从锻炼方面,俞杰表示,前一段时间北京的湿度较大,体内积攒了许多,立秋之后天气比较热,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建议大家在早晚天气较凉爽的时候,多出去锻炼,把汗排透。这样秋季就不容易得关节痛、骨痛等疾病。同时要注意,不要贪凉,从炎热的室外不要立即进入空调房,太贪凉会将体内的汗憋住,这样对身体很不利,很容易感冒。
5.立秋进补少辛多酸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但虽然立秋宜进补,但也不能“乱补”。
专家表示,立秋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除此之外,还要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中排出,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4A7.Cn)。
与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中医养生还提倡立秋后每天早晨喝粥,粥利于健脾,可助脾胃滋阴,平衡健旺的阳气。
6.补点维生素
补充维生素B1、B2及烟碱酸:天热饮水量增加,出汗多,维生素B群容易流失。维生素B1负责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转换成葡萄糖,葡萄糖提供脑部与神经系统运作所需的能量,少了它,体内的能量不足,人会无精打采。维生素B2也负责转化热能,它可以帮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释放出能量。烟碱酸又名维生素B3,和维生素B1、B2一起负责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如果缺乏烟碱酸,人们就会焦虑、不安、易怒。
补充维生素C:炎热天气,大量汗液的排出导致水溶性维生素迅速流失,特别是维生素C——夏秋时期需求会多于冬天,因此,当天热感到疲乏时,应该补充维生素C,以缓解疲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