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商活动 >2023年度

做强龙头 做深加工 做优品牌
——省政协月度专题协商会聚焦农业产业链建设协商建言

2023-08-31 07:55:22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张辉 郑轩  
字体大小:【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部署要求,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十大农业重点产业链建设,大力实施强县工程,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农业产业化取得显著成效。


省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胸怀“国之大者”、省之要事,在年度协商计划中列入相关议题。承办此次协商活动的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率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开展学习考察,深入调研思考,发放网络问卷,广泛征求建议。会议共收到30多篇质量较高的建言稿件。


095f39b1a5d1ea20ff04eeeae6b04f4.jpg


8月30日,省政协召开“引进培育农业产业链头部企业 推进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月度专题协商会。会上,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吕文艳作主题发言。她表示,抓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龙头企业是关键,农产品加工是核心,打造品牌是重点,联农带农是目的。


省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焦春海围绕培育壮大湖北茶产业头部企业;省政协委员、荆门市政协副主席程彻围绕做强“一袋米”、走出新“稻”路;省政协委员、宜昌市政协副主席谭业明围绕培育和推进农业企业上市;随州市政协副主席何仁义围绕加快打造湖北食用菌产业集群;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省民革副主委丁华锋围绕抢抓预制菜发展“新风口”,打造楚菜预制菜新高地;省政协委员、十堰市政协副主席、湖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和健康学院院长邓平基围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等主题,分别代表专委会、党派、地方政协和委员个人作协商发言。陈新、陈茂彬、廖涛、魏志宇委员现场提问,省农业农村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经信厅、省科技厅作回应。


4641b28229dfac2ae4c5beb6d631061.jpg


坚持“两手抓”,引育并举强龙头

“规模化才能产业化。按照一手抓招商引资、招大引强,一手抓本土培育、扶优培强的思路,抓好龙头企业培育。”吕文艳在作主题发言时说。


委员们就推动联合重组提出真知灼见,建议实施龙头企业提升行动,制定梯度发展规划,引导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控股、上市等多种形式进行战略重组。鼓励各类国企、工商资本、企业家和能人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一批在行业内外有影响的领军型、旗舰型农业企业。


委员们就加大招商引资积极建言,提出要瞄准国内外行业龙头、细分领域冠军企业,围绕全产业链短板开展精准招商,寻求与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引进技术、资本实现跨越发展。


委员们聚焦一体化培育提出建议:围绕全产业链,积极引进培育供应链企业,健全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构建采购、仓储、配送供应链协同平台,培育农商直供、直供直销、会员制、个人定制等模式,推进农商互联、产销衔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注重“两头连”,农食融合兴加工

“农产品加工业一端连着田间地头,一头伸向消费市场,是乡村产业的核心产业。”有的委员表示。


委员们认为,要紧紧围绕“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种养业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更多向卖制成品转变,打造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与工业发展转型要求、与城乡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相适应的加工业体系,促进联农带农和共同富裕。


委员们建议,要优化区域布局,推进加工业向重点区域聚集,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合理布局加工企业和加工产能,积极推动加工业向优势特色农产品主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聚集。


委员们提议,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加工业向重点领域延伸,统筹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做好产地初加工,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清洗分拣、烘干储藏、杀菌消毒、预冷保鲜、净菜鲜切、分级分割、产品包装等,开展干制、腌制、熟制等初加工,抓好以冷链仓储为主的农产品保鲜设施建设,实现减损增效。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适应居民消费升级和健康需求,发展“餐桌”经济,引导企业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的加工食品和质优价廉、物美实用的非食用加工产品,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空间。抓好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推进加工副产物循环、全值、梯次利用,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一批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委员们围绕强化科技创新,推进加工业向质量效益转型建言献策。他们提议,要加大科技投入,支持鼓励加工企业实施设备智能改造、绿色改造和技术改造,加快装备升级、产品升级、业态升级、管理升级。强化协同创新,加快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完善“产学研推用”体系建设,推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委员们就强化组织保障、推进资源要素集成深度协商互动。他们希望,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杠杆和激励作用,统筹农业生产发展、乡村振兴等财政资金,做大“资金池”,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增加政策性业务规模。大力培育和引进创新型、经营型人才,加大以降低成本为核心的营商环境建设,打造资金洼地、人才高地、产业腹地,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用好“两只手”,驰而不息创品牌

“如果说产业是命根子,品牌就是牛鼻子”“产业要振兴,品牌必先行”,协商发言中多次出现这样的声音。


委员们说,无论是第一产业的种植养殖业,第二产业的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还是第三产业的预制菜、乡村旅游等,产业要想做大做强或者做精做优,都需要品牌引领。


委员们认为,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做好统筹规划和引导工作,切实把品牌这杆大旗举起来。


委员们就完善品牌标准体系深入交流,他们一致建议,要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务实高效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推进不同标准间的衔接配套,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坚持标准化、绿色化、差异化,用品牌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条,打造形成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


委员们向有关部门坦诚建言,要构建品牌发展机制,建立“区域公共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双品牌发展模式,健全品牌创建激励保护机制,加强与发改、商务、海关、市场监管、质检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加大品牌保护,严格准入和退出制度,用政策手段、金融杠杆和市场的办法,为品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委员们建议,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农产品推介会等,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物流企业、电商平台等合作,拓宽营销渠道,讲好品牌背后的文化故事,塑造品牌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