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主监督

他们为加快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凝心聚力
——省政协“加快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专项民主监督会侧记

2024-09-18 07:55:07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张辉 郑轩  
字体大小:【

供应链物流是经济动脉中流淌的血液。


9月13日,省政协召开专项民主监督会,聚焦加快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监督建言,为加快形成创新引领、高效协同、自主安全的现代供应链体系、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凝心聚力。


委员们说,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二十大、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作出的部署安排,为我省加快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以湖北所能服务国家所需指明了方向。


他们表示,省委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确立了支点建设“五个功能定位”,其中首个功能定位就是“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加快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作为这一功能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支撑,立足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我省以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速成势见效。


省政协党组高度重视这次专项民主监督协商会,将其纳入全年重点工作计划。会前,省政协分管副主席和提案委员会,认真谋划、系统选定10个重点监督议题,统筹组织有关民主党派、市州政协、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组成不同的课题组,分赴武汉、襄阳、咸宁等地深入学习考察、调查研究,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共形成监督性调研成果17篇。


1351451433.jpg


会上,省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我省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情况。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姚德新代表提案委员会作加快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民主监督性发言。省政协委员、武汉大学二级教授游士兵,省政协委员、农工党黄石市委会主委熊志红,省政协委员、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工程师魏志宇,省政协委员、台盟武汉市委会副主委李丹,武汉市政协副主席刘丹平,黄石市政协副主席吴金文,湖北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白璟作监督发言,围绕推动供应链平台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湖北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动重点产业供应链平台上下游协同发展、建设武汉供应链物流枢纽城市、促进黄石新港物流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打造汉江绿色高效物流大通道等提出意见和建议。省政协委员叶昊、民盟武汉理工大学委员会委员柯姜岑等现场提问,省直有关部门互动回应。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提升发展动能


省委、省政府要求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委员们认为,当前顶层设计日趋完善、平台支撑作用明显、物流“地网”加快发展、“数字底座”逐步增强。


如何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动能,以供应链思维推动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委员们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


他们建议:


加强政策研究和储备,向上争取增量政策,确保享受份额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合“高效办成一件事”和惠企政策直达,为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发挥创投、产投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供应链金融产业基金,共同参与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运营。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金融创新产品,提高链上中小物流企业融资便利性、有效性。


重视安全保障,提升物流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针对部分企业对共享数据有顾虑,数据交换缺乏法律、技术保障的问题,出台数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对数据采集、存储、流通、使用等全过程管理规范,释放数据效益。


深入推动数智转型 激活发展引擎


以数字化推动延链补链强链,更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省委工作要求。


落实到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我们怎么做?委员们为此提出意见和建议。


对省内重要节点港口、车站、仓库等进行数字化升级,构建集“端—边—云”为一体的智能协同管理体系,实时捕捉和精确控制货物入库、存储、出库、运输各环节活动,实现物流环境的全景式、精细化、可视化管理。


规范有序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持续深化“铁水公空关邮仓”多网数据融合,构建技术统一、标准对接、数据联通的“1+N”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体系。


促进制造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加强采购、生产、流通等环节信息实时采集、互联共享,实现物流资源精准调配。


推进“建平台”与“用平台”双轮驱动,以奖补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引导企业“链上”工业互联网,提高数智平台吸附集聚力。


联合供应链研究院、平台中心等定期举办“智赋荆楚”系列培训,开展经验推广、业务指导等,推动数智转型走深走实。


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分类型主导模式,推进供应链平台融合建设进程;秉持精细化、差异化的发展理念,聚焦构建交叉融通、多元共生的供应链生态体系;打造数字底座,实数融合助推供应链创新。


推进提质增效降本 强化发展韧性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造全国重要物流枢纽,实施高质量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经济便捷、智能绿色、融合联动的现代物流体系。


委员们就推进供应链物流提质增效降本,强化发展韧性提出意见建议。


聚焦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匹配物流通道网络方向,重点强化集聚、分拨、配送功能,提升要素资源高效汇集和辐射能力。


以天河机场、花湖机场等重大枢纽为基础,统筹规划物流体系,优化产业合理布局,实现物流战略价值提升。


依托国家、省级、区域性物流枢纽,提高支线运输网络化覆盖面,完善末端配送网点布局,推动干支仓配一体化深度融入生产和流通。


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进港区、连园区、接厂区,支持港口、铁路场站加快完善集疏运油气管网,有效对接石化等产业布局,提高管道运输比例。积极推动电动车、氢能车等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应用,加强全电推进、智能控制等全国领先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以汉江航运通道为试点,支持电动智能船舶运输,开展数智造船,积累电动数智船舶解决方案,引领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变革。


加快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着力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政策对接和试点争取、培育园区平台和企业主体、加速物流和主导产业融合等。


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加快推进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加速构建“35+15+30”国际航空大通道,建立联运协调推进机制等。


聚合新能源船舶创新技术优势,统筹谋划加大协调力度,创新驱动加大引导力度,科学布局加强规划指导,示范引领加强政策支持,打造汉江绿色高效物流大通道。


畅通城乡区域循环 厚植发展后劲


打造国内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畅通城乡区域循环,厚植发展后劲十分关键。


委员们就此提出意见和建议。


区分不同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摸清县域商业网点和物流配送现状,加快研究制定3种类型地区的县域物流体系建设目标,引导各地有序推进物流体系建设,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推进农村交通、电力和通信等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依托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农产品主产区、重要集散地区建设冷链物流中心,通过“1个中心+N个田头保鲜仓”模式,配备采后预冷、农产品初加工、低温分拣包装、保鲜仓储、冷藏运输等冷链设施设备,为小农户、农民合作社等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冷链物流服务。


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先一公里”,还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法规标准,强化全链条监管,同时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因地制宜推动服务模式创新。


畅通城乡区域经济循环,开展乡镇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改造,强化购物代办、物流快递、日用百货、金融支付、农资服务“五位一体”服务保障功能,推行物流统仓共配模式,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