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神农架林区政协按照林区党委的工作部署,担负起林区新华镇龙口村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林区政协始终把群众的困难放在心上,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落脚点,坚持一年办一件实事,一年解决一个生产生活困难。在农村公路建设、安全饮水、生态移民、危房改造、产业发展、村容整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规划引领,解困先行
林区政协结对帮扶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进入新华镇龙口村后,在调查走访,掌握村情的基础上,帮助村委会理清思路,制定发展规划,确定主攻方向和重点,以着手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的问题为突破口,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出行难是龙口村村民的最普遍最大的困难之一,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强因素。80%的农户都分散居住在龙口河二面的山坡上,公路沿河边经过,农民们在家看得见,跑车的声音听得见,可是从家里到公路边乘车却要走半天,村民们迫切盼望将公路修到家门口,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驻村工作队员经过多方面作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80万元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中,促使通村通户水泥路面每年向前延伸。为了解决居住在干沟自然村落里9户村民因一河之隔不通公路的困难,政协主席谢登峰亲自到有关部门协调争取资金20多万元,架通了一座方便农民出行的桥梁。截止目前,龙口村95%的农户公路通到了家门口。
饮水难是长期困扰龙口村村民生活的另一大难题。特别是龙口村1、2、3组的90户360多人,每年季节性缺水时间长达90天左右,每年在夏季伏旱和冬季干旱期间,大家都要到6公里以外的小河去取水吃,有摩托车的农户用摩托车运水,没有摩托车的农户要靠人背水吃。为了帮助村民解决饮水困难,林区政协“三万”驻村工作组紧紧抓住全省实施“挖万塘”这一机遇,筹集资金40多万元建水窖60多口,户户饮水问题得到解决。
二、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村镇
为了彻底解决农村居住环境落后,采取因地制宜,农民自愿的原则。在原居住地实施厕所、栏圈、沼气池三位一体,水源、厨房、住房三位一体的“五改三建”和(改水、改厕、改灶) “三改一刷白”综合改造建设。将生态移民、危房改造、“五改三建”、矿山补偿等资金捆绑起来在龙潭坪集中建设生态移民小区安置了农户20户;采取投亲靠友、相互协商,在交通方便的中心村分散安置部分农户12户。在全省开展的“洁万家”活动中,对所有居住土木结构的小瓦房190农户进行了一次换瓦改造。通过综合整治,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
三、狠抓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富裕,关键还在于充分促进农民就业,传统的就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新型农村要靠新型农民来建设。新型农民既要有文化、懂科学、会技术,还要有市场经济的头脑。在帮扶工作中,以提高农民实用技术为主,每年组织村民开展1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民就业。请林业技术人员给村民传授核桃嫁接、栽培、管理技术;请厨师现场操作传授农家宴开办、接待技术;请农业技术人员传授蔬菜栽培、沼气池建设使用管理技术。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增收创效的技能,有的农民建起了农家饭庄,农民收入年年增加。
四、关心弱势群体,送温暖献爱心
目前,龙口村留守儿童和年老体弱、因工因病致伤致残,部分或全部丧生劳动能力的人员和家庭呈上升趋势。我们把他们列为需要长期关心关爱的群体。林区政协对留守儿童、困难户、困难学生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每人每年个人捐助达2000元。元旦、春节,主席、副主席、秘书长都要亲自登门嘘寒问暖,送上生活物资,让他们充分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
五、持之以恒强基固本,克难攻坚打造生态产业
全面建成农村小康,难点还在于打造产业。传统农业难以稳定支撑农民收入增长的需要,农业需要转型,基地必须巩固,必须培育农村新型经营组织。我们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与村两委班子积极探索建设中药材、蜂蜜、林下产业基地,种植柴胡、当归、独活、天麻、仓术、金银花等中药材400多亩。吸收贫困户和生态移民搬迁户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租赁流转等方式成立了新宝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大学生回乡创业和大户带动,组建了曙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2014年试验甜玉米与辣椒套种350亩获得成功,实现甜玉米、蔬菜销售800吨,收入达200多万元。
通过结对帮扶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新华镇龙口村建设得更加美丽,经济更加壮大,村民生活更加幸福和谐。
(神农架林区政协 罗耀斌 田产宝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