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赋予了湖北发展的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湖北“新春第一会”提出,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枢纽、引领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样板,是着眼全国大局来着手湖北行动——在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支撑、引领、示范作用,彰显了荆楚儿女的战略视野、宏大格局、历史担当和奋勇争先的精气神。支点建设,教育、科技、人才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应该先行,也必须先行。
树立“变”的意识
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结合社会和市场需求、高校学科专业布局、自身优势特色,高校应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改变从学校出发、学术出发的单一发展逻辑,厘清学校办学定位、发展路径、目标任务,构建新的建设、评价、保障、分配体系,破除藩篱,开门办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具体就评价体系建设而言,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育人方面,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德为先的导向,改变以分数衡量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由知识传授向能力为重再向综合素质培养的转变;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坚持不简单把论文、专利、承担项目、获奖情况、出国(境)学习经历等作为限制性条件,不以SCI(科学引文索引)等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坚持以用为导向,以服务需求为质量观的第一要素,针对需求建学科,围绕学科建专业,结合学科方向和行业新变化、新标准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构建“合”的机制
20世纪以来,学科交叉风起云涌,特别是在互联网语境下,万物互联深入人心,“合”成为科技革命的潮流、科技创新的必由之路。
高校要深化国际合作、校际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包打天下不可能,条块分割不可取。在按照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等类型分类发展的同时,推进产业园区、龙头企业、高校院所、行业组织共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共同体,特别是要运用供应链思维,深化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整合要素,形成合力,协同创新,实化“四新”建设,强化服务“51020”现代产业集群、“61020”科技创新成果体系、“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建设的效能。
就高校的自身建设发展而言,在管理层面,实行学部制,突破学院制的行政壁垒;在学科建设层面,实施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在育人层面,从“健康态、好奇心、独立性、责任感、包容度”五个维度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学层面,坚持以师为主的教育教学体系与以生为主的教育教学体系协同发展,推动理论与实践相融相促。
(作者系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理工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