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八次全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促进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有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湖北省政协围绕“打造荆楚文化标识,助推湖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协商议政,是履行政治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服务中心大局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助推文化惠民的生动实践。省政协主席孙伟审定会议方案,省政协副主席张维国、省政府副秘书长何丽君出席会议并讲话,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对该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会议筹备期间,张维国副主席带队赴重庆、新疆学习考察,深入咸宁、襄阳等地开展实地调研;省政协课题组充分运用“根、干、枝”工作思路和“两个统筹”理念方法,制定方案、精选课题、统筹力量,通过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听取相关省直部门、荆楚文化领域专家学者意见建议;向福建开展书面调研;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形成分析报告。与有关民主党派省委会、市州政协协同调研,共收到31篇调研报告,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结合各位委员和专家学者意见,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研究阐释,传承弘扬荆楚文化
(一)深化荆楚文化研究。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精品文物展时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在不同历史时期,荆楚文化持续不断且从未缺位地对中华文明贡献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文化价值。要加强统筹规划,设置重大课题,整合资源力量,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对荆楚文化内涵、起源、发展的研究阐释走向深入,深刻阐明荆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深化对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的研究阐释,挖掘精神特质,坚持创新表达,传承和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好湖北故事。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挖时代价值,加强活化利用,激发湖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富集之地活力绽放。
(二)凝练荆楚文化精神特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荆楚文化历经岁月沉淀,赓续绵延,历久弥新,精神气韵仍绽放夺目光彩。一直以来,省内外专家学者对荆楚文化精神特质深入研究、挖掘提炼,推出了一批成果,对传承弘扬荆楚文化、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凝练荆楚文化精神特质,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省政协课题组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突出特性的重要论述,联合省社科院,对荆楚文化精神特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凝练,概括为:荆棘丛林中栉风沐雨、创榛辟莽,不畏艰难、善开风气,孕育出的“筚路蓝缕、敢为人先”精神特质;一代代荆楚儿女坚守信念、追寻真理,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孕育出的“上下求索、守正创新”精神特质;位居神州之中,长江汉水交汇,奔流向海、生生不息,孕育出的“江汉朝宗、开放包容”精神特质;一幕幕舍生忘死、共赴国难,众志成城、无私奉献的英雄赞歌,孕育出的“朴诚勇毅、甘于奉献”精神特质。要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弘扬荆楚文化深刻内涵和精神特质,提升荆楚文化在全社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激扬信仰力量、凝聚价值共识,增强文化自觉、激发创新活力。
(三)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推动成立长江文明溯源研究联盟,进一步深化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打造湖北长江文化高地,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贡献湖北力量。将长江文明溯源研究纳入文化强省建设重点工程,省级层面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规划方案、组织专业力量,系统推进对“郧县人”“屈家岭遗址”“石家河遗址”等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研究阐释,推出一批具有较高质量、广泛影响、历史厚重的研究成果,提升打造一批高端展示平台,实证湖北“长江文明重要发源地”地位。全力争取“中国长江博物馆”等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落户湖北,积极推动更多荆楚文化标识进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开拓国际视野,发挥三峡大坝超级工程世界名片效应,协同三峡集团、长江水利委员会、在鄂知名高校,以长江文化、水利水电工程文化为核心底蕴,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高端学术论坛。
二、坚持一体推进,加快构建荆楚文化标识体系
(一)坚持规划引领。由省相关主管部门牵头,编制荆楚文化标识体系建设规划,明确荆楚文化标识体系建设目标、对策举措和方法路径。积极推动纳入我省“十五五”时期文化规划发展纲要,单独编制规划,持续打造荆楚文化标识体系,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二)构建荆楚文化标识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论述,坚持以辨识度、认可度、可用度和地域性、代表性、典型性为原则,按照历史名人、历史遗存、历史名胜、革命文化、当代地标分类,分别推出并构建省市县三级荆楚文化标识体系。省政协课题组学习借鉴浙江、福建等地经验做法,在广泛征求省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网友意见基础上,推选出5类17项彰显荆楚文化深厚内涵和底蕴的省级荆楚文化标识建议名单。
(三)统筹协调推进。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制定行动方案,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一体推进荆楚文化标识体系构建。建设荆楚文化标识数据库,形成资源清单,为构建标识体系奠定基础。分批次有步骤组织开展荆楚文化标识评选,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有效衔接,抓好项目建设。加强宣传推介,策划系列宣传展示活动,扩大荆楚文化标识影响力和美誉度。加快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荆楚文化标识“视觉—沉浸式体验—文化感知”展示平台,为民众提供感知荆楚文化标识新窗口,打造荆楚文化“数字标识名片”。
三、推动活化利用,助力培育文化旅游支柱产业
(一)以荆楚文化标识为文脉赋能湖北文旅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荆楚文化标识为文脉,整体谋划推进湖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培育文化旅游支柱产业。找准与文旅产业的契合点,以构建荆楚文化标识体系引领资源普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艺精品创作、文化和旅游产业、公共文化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文化和旅游工作模块及流程的整体重塑。
(二)以荆楚文化标识为牵引擦亮“知音湖北,遇见无处不在”文旅品牌。深挖知音文化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在长江汉水交汇处,将古琴台、晴川阁、龟山风景区、月湖风景区四大景区串联成片建设“知音文化旅游区”,高水平打造“知音文脉”和“江湖山水、城景交融”独特景观。在“知音湖北,遇见无处不在”总品牌下,围绕荆楚文化标识,打造省市县三级“知音湖北,遇见无处不在”系列子品牌,讲好湖北故事,擦亮湖北文旅品牌。将荆楚文化标识串联成线,着力打造炎帝寻根之旅、楚文化之旅、三国文化之旅、长江三峡之旅、江汉朝宗之旅、武当山问道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具有吸引力的全域性荆楚文化旅游线路品牌。
(三)以荆楚文化标识为主题打造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文艺精品和文旅活动。紧紧围绕荆楚文化标识,创作一批文艺精品,打造一批标杆性演艺项目,迭代升级一批特色旅游景区,开发一批特色文创产品。聚焦湖北文旅独特资源,省级层面创办石家河长江文明溯源高端论坛,高水平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陆羽茶文化节等,将丰富多彩的荆楚文化标识与一场场文旅活动有机结合,强化品牌标识传播,拓展文旅产业新业态,推动湖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湖北省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