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我自1985年来到湖北武汉投资后,在内地亲历的第八届三中全会,我深切感受到,本届全会释放了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信号,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一是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共计15个部分60条,提出300多项重要举措,大多是关系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触及各行各业深化改革的热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并明确了完成任务的时间表,充分体现出党中央的政治勇气、责任担当。我们有理由相信,全会所作出的一系列部署安排,必将有力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是释放了中国将进一步向世界开放的信号。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全会公报不仅重申了“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坚定决心,更鲜明地提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公报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预示着未来中国还将持续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刻体现了中国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决心与智慧。
三是提升了香港在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及作用。《决定》提出,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门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机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这也代表香港在国家对外贸易体制机制改革、增强与“一带一路”国家联系等方面,能够继续发挥“超级联络人”的作用,更快、更好、更高质量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关于更好发挥香港作用、助力湖北高水平对外开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持续加强鄂港合作交流,推进湖北深层次制度型开放。以即将召开的鄂港合作会议第二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推进鄂港两地既定重点领域更深层次、更多维度合作,推动湖北与香港在有关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借鉴港资港企在执行国际协定方面的实践经验,在湖北省各类自贸区、开发区、高新区等先行先试,更好对接国际经贸规则体系。
发挥香港才智密集优势,助力湖北打造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香港汇聚了大批国际顶尖的科研人才,是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枢纽。建立鄂港人才交流对话机制,加强香港高校毕业生与省内企业对接,实行更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在香港设立专门机构,跟踪研究国际科技领域发展变化趋势。有效融合、利用香港在通讯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优势和湖北富集的科教资源,发挥香港科技成果转让和商业化的经验优势,帮助湖北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强化产业协同,拓展湖北向外发展新空间。围绕湖北重点布局的五大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和八个新兴特色产业,引导和服务优质企业与香港资本市场对接,鼓励更多湖北企业赴香港上市,促进湖北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及医药技术前沿优势,成立鄂港医药产业转化基金,进行市场化运营,支持项目香港孵化、湖北发展,打通湖北医药企业的国际化渠道,助力湖北医药产业发展。加强港口运营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打造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推进武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
作为一名来自香港的政协委员,我将团结带领香港湖北社团总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部署上来,继续发挥联结鄂港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握历史主动,抓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新机遇,积极推动鄂港两地在科技、教育、文化、青年等领域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共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贡献力量。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湖北社团总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