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作为民营企业家,我感到企业发展的新机遇已经到来。我将把十九大会议精神落实到公司的创新创业行动上来,努力践行优秀企业家精神,在引领现代农业、深化产业扶贫等方面作出新的贡献。”10月18日,罗田县大自然食品有限公司组织全体职工集中收看十九大开幕会盛况,县政协常委、公司董事长徐德宁在接受县电视台采访时吐露心声。作为响当当的生态农业开发领头人,徐德宁的事迹本身就诠释了什么是优秀企业家精神。
在艰苦创业中追梦圆梦
“吃苦的人生,一辈子受用”,这是徐德宁的口头禅。徐德宁是穷苦人家出身,他父亲早年去世,母亲独自把4个孩子拉扯长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徐德宁很小就学会了在家烧火做饭,到地里捡谷粒扯野菜,上山砍柴挖草药,卖钱补贴家用。辛酸的少年生活,让徐德宁从小形成了坚忍不拔的性格,树立了要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的梦想。
1987年,徐德宁到罗田板栗速冻厂上班,厂里实行分组竞赛,他负责的小组业务量一直独占鳌头。但头脑灵活、敢闯敢试的徐德宁不甘于过安稳日子,于1994年辞掉了这份当时属于“铁饭碗”的工作,选择自主创业。创业路上充满艰辛坎坷,从经营副食批发,到跑长途客运,再到经营电脑、矿产,他是跌宕起伏,饱经风霜。虽遭遇了客运车交通事故、矿区亏损倒闭、合伙人抽资退股等一连串地打击,但他从小练就了一身不怕吃苦的本领,在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屡败屡战,从不言弃。也由此,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创业初期,一无政策,二无资源,三无市场,在最艰难的时候我几乎快崩溃了,但强烈的创业激情和梦想让我坚持了下来。”徐德宁深情地回忆。
2009年,徐德宁注册成立了大自然公司,从此便一头扎进农业开发当中。每天他没日没夜地忙采购、跑市场、访客户、找订单,风餐雨露,四处奔波。他把库尔勒香梨、陕西苹果、武汉白沙洲蔬菜等外地果蔬采回来,把甜柿、板栗、茯苓、野山菜、干腌菜等罗田特产销出去,凭着勤劳务实和诚信经营,生意越做越红火。大自然公司从一个小微食品加工企业,逐步发展为集生态农业开发、种植、养殖、加工、仓储、物流配送为一体的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去年产值1.6亿元,创利税800余万元,成为国家商务部商贸流通典型企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AAA级信用企业、新三板上市在辅企业、国家“万企帮万村”电商精准扶贫示范企业。
在改革创新中勇立潮头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徐德宁对此深有感触。罗田是特产大县,板栗、甜柿、中药材、山野菜、土禽土畜等土特资源丰富,品味独特,但由于产销脱节、流通不畅,农民们手上的农产品经常滞销,而城里人想吃到正宗的土特产难上加难。徐德宁瞅准商机,投资建设集冷藏、加工、批发于一体的大型鲜活农产品配送基地,实行物流配送、服务上门、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缓解了本地鲜活农产品“卖难买贵”的问题。他还率先在全国实行了中小学校营养改善计划食材五统一配送,根据营养搭配的要求,选优质安全的食材,以合理的价格配送服务上门,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师生的一致好评,并被评为“全国贫困地区中小学校营养改善计划食材配送示范企业”。目前,大自然公司的配送网络不仅覆盖全县所有中小学和大型超市,还遍布鄂东地区286所学校及机关、酒店等单位,为客户提供生鲜农产品及其他日用食品1200多个品种。
在市场“弄潮”中徐德宁又发现,罗田的土特产品大多是千家万户自种自养自管,收购的产品质量往往鱼龙混杂,难以满足消费者对绿色生态食品的高端需求,产品卖不出好价钱。徐德宁于是自建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目前已在9个重点贫困村流转土地6836亩,建设生态农产品种植基地5个,生产的绿色高端农产品供不应求。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思维敏锐的徐德宁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果断地搭上了电商这趟顺风车。2014年他在北京大学进修EMBA课程回来后,在罗田成立了电商开发中心,开发出100多个适合在线上销售的农特产品,并进行产品包装和品牌打造,让罗田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去年,大自然公司的电商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
“花银岩贡米”是徐德宁操作得十分成功的案例。罗田县大河岸镇花银岩村的红米,是乾隆皇帝御赐的贡品,但多年来因渠道不畅曾一度滞销,很多当地农户失去了种植信心。了解到这个情况,徐德宁与农户签订“提价收购”协议,坚持零污染、零农残的绿色种植,并利用电商平台四处推广,原本6元一斤的“贡米”卖到了18元,产品供不应求。花银岩“贡米”的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20亩增加到今年的400亩,全村34户贫困户通过种植贡米,户平增收2万多元。央视《新闻联播》还以“电商打开农产品市场大门”为题,进行了专门报道。
在敢于担当中服务社会
徐德宁在“商海”里多次沉浮,但最终成功登岸的原因,与其追梦圆梦的毅力有关,也与他结下的善缘有关。徐德宁记得,小时候每逢年关,镇政府干部都会送上一些救济金和一两件棉衣,让他们可以过个温暖年。自主创业后,徐德宁也不忘反哺社会的责任担当。每年坚持参加金秋助学、扶危济困和县政协组织的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活动,十几年来累计捐资、捐物150多万元。热心公益,也让他获得了很多方面的支持。当年,他以菜贩的身份,找到曾资助过100余名贫困学生的罗田一中,受到了校方的热情欢迎,也由此打开了向中小学校配送鲜活农产品的突破口。
作为连续三届的县政协委员,徐德宁也有不俗的履职成绩单:多次荣获“创业之星”、“公益之星”、“十佳政协委员”,还入围黄冈首届“慈善之星”。
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后,徐德宁的大自然公司热情地投身产业扶贫,让农产品对接大市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为此,他们创新了“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由公司与村党支部、合作社和贫困户签订基地建设及帮扶脱贫协议,公司帮建基地、下达订单、制定标准、提供良种、指导种养,依托全县村级电商服务站,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对贫困户产品进行收购,并通过自身生产、包装、销售、物流体系,实现农产品从源头基地直接进入千家万户。从而让贫困户在产业扶贫对接中,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劳务得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提价收购得利润,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大自然公司已对接帮扶26个贫困村,投入扶贫资金1600多万元,产业带动516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06户,已通过产业帮扶使38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去年10月份,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现场会在罗田县隆重举行,大自然公司电商扶贫中心及石源河农产品种植基地作为主要现场参观点,各级领导赞誉有加。全国“畅想中国行,走进大别山”脱贫攻坚新闻记者采访团100多名记者实地采访后,给大自然公司作出“三个不一样”的评价,即不一样的扶贫模式,不一样的扶贫措施,不一样的扶贫效果。
(罗田县政协 方鸢宇 王三元 郭艳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