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田提起他,从书记到群众,从校长到学生,没有多少人不认识他的。这几年,他“火”了!国家扶贫办和省、市、县各级领导经常去他的企业参观考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曾对他有过采访。更重要的是,他还常常在田间地头与流转土地的群众交谈,到各个中小学食堂听取蔬菜食品的意见。他,就是连任三届的罗田县政协委员——罗田县大自然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徐德宁。
今年51岁的徐德宁委员,上世纪90年代初下岗后就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在市场搏击中展露了他的胆识和才能。罗田率先开电脑店的是他,率先从事民营长途客运的是他,率先开采铁砂黄沙矿的是他,率先规模化从事蔬菜食品批发经营的是他,如今率先扑下身子参与精准扶贫的企业家还是他。经过7年来的奋斗,他创办的罗田县大自然食品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一家以生态农业开发,集板栗、甜柿、蔬菜、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种植、加工、仓储、销售、物流配送于一体的湖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商务部商贸流通典型统计企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AAA级信用企业,新三板上市在辅企业,国家“万企帮万村”电商精准扶贫示范企业,全国贫困地区中小学校营养改善计划补助餐食材五统一配送示范企业!公司现有员工286人,本科学历26人,专科学历56人,中高级职称28人,其中农民工196人,注册资本2328万元,总资产10800万元,年产值1.6亿元,创利税800余万元。
综合开发促发展,规模经营提质效
大自然食品公司是从一个购销、物流配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集生态农业开发、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配送为一体的重点龙头企业。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徐德宁深刻体会到要做大做强农业型企业,必须要结合企业的资源优势,综合开发、规模经营、提质增效。他的主要做法是:
突出产业特色,打造品牌优势。罗田县有丰富的板栗、甜柿、蔬菜、优质稻等资源,如何让这些资源体现特色,必须要发挥品牌优势。一是应运而生地成立了电商运营中心和产品研发中心,与华中农业大学等院校进行战略合作,把罗田县12大类、186款可加工生产的并适合在线上线下销售的农林畜系列产品,进行系统开发和研发。其中甜柿经过五年的保鲜试验,成功解决了甜柿不能保鲜储藏这一难题,项目已申报国家专利,公司目前已获得国家专利六个。二是注册了栗花香、老家味道、多吉利三个品牌商标。三是向湖北省卫生厅申报了食品生产加工系列标准,分门别类整理出十大类100多个系列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已全面通过了专家评审,其中企业内部设立标准5个。四是取得了十二大类的农特产品加工生产许可证,2017年5月成功申报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科学规范生产,优质高效配送。把优质资源转化为优质产品,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是企业的宗旨。目前大自然公司已建成投产了现代化农产品加工车间三栋6000多平米,购置了日产60吨的速冻生产线一条、干制品生产线两条、豆制品生产线一条、真空生产线两条、分级分选设备8台套等加工生产设备,已建成投产了高低温气调保鲜库6000平米,为粮食、蔬菜、板栗、甜柿等十多个农副土特产收购季节提供了产地收购、初级加工、分选分级、包装、冷冻保鲜储藏的必备条件,年周转储藏量5.6万吨。
公司成立了农产品物流配送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购置了大中型冷储车辆和普通货运车辆共36台,主要配送客户遍及鄂东地区,如海军基地等8家部队单位,黄冈中学、黄冈师范学院、罗田一种、丰泰酒店、九资河旅游餐馆等286家大中小学校及机关、酒店等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科学生产、规范生产,严格按照省级标准和企业内定标准生产,确保了产品的质量,每天为客户提供了所需的生鲜农产品及其他日用品1200多个品种,收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公司也收到较好的效益。
建设生产基地,增强发展后劲。靠外出购买和临时收购产品已不能满足公司的生产需要,建设自己的生产基地提到了公司的议事日程。通过前期的市场调研,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大自然公司已在北丰片区和骆驼坳镇的9个村共流转土地4536亩,建立种植基地5个,为公司配送农产品的溯源体系建设和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利保证。
建设生产基地,一是促进了生态农业的综合开发。在流转土地中有10%是过去的抛荒田得到了开发耕种,有沿河的冷侵田86亩,流转后经过治理发挥了效益。结合秋冬农业开发,公司扩大了秋菜冬苞面积2000多亩,农民增了收、公司增了效。二是增加了农业的科技含量,在基地生产建设中,公司争取到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指导,应用了生物除虫、合理利用有机肥、滴灌等一系列技术,开发生态农业效果较好。三是为公司配送产品的溯源体系建设和食品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基地的农产品生长统一建立了台账,从种子选购、播种、施肥、管理、采摘纳入台账管理,确保了产品的纯生态。
企业壮大不忘本,勇当扶贫排头兵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心,离不开各职能部门的扶持,离不开父老乡亲的理解支持。企业效益好了,反哺社会的责任不能忘!因此,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徐德宁委员热心参与,真诚帮扶。目前,他和他的公司已对接帮扶26个重点贫困村,投入扶贫资金1600多万元,产业带动3160户,其中精准扶贫户806户,贫困人口2596人,使对接帮扶的382户贫困户脱贫增收致富。
创新模式参与精准扶贫。充分发挥公司的优势,创新了“一室四加”的模式。一室,即是成立精准扶贫作战室,由公司的14名党员和团员组成先锋作战室、各片区、挂图作战、立下军令状、任务到人头。四加即:电商+贫困户,公司+基地,产业链+科技,特色资源+品牌的扶贫模式,去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现场会上大自然食品公司的公司总部和石源河蔬菜基地两个参观点得到中央、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树立了民营企业的良好形象,体现了徐德宁委员勇于担当的精神。全国“畅想中国,走进大别山”脱贫攻坚新闻记者采访团100多名记者,在采访大自然食品公司开展精准扶贫的作法后,认为在大自然公司看到了三个不一样,即:不一样的扶贫模式,不一样的扶贫措施,不一样的扶贫效果。
真情实意参与精准扶贫。2015年9月底,公司帮扶的贫困村大河岸镇花银岩村贫困户种植的8万斤红米滞销,徐德宁委员亲赴现场调研。他了解到这种红米在清朝曾是贡米,他就利用公司的电商平台,打出贡米品牌,以每斤18元的高价帮助贫困户把红米卖到北京、上海等地,为农民增收100多万元。
通过这件具体实例,大自然公司到该村指导农民扩大贡米种植面积。花银岩村6组贫困户王国清,全家五口人,夫妻俩长年患病,家里非常困难,王国清对脱贫没有信心,同时担心种植贡米不能赚钱。徐德宁委员了解情况后,三次上门夜访王国清,与其做工作,向他讲述自己的艰难创业史,讲述公司对农产品的销售优势,以提振他的脱贫信心。在种植之前,徐德宁委员向他提供种子,产中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与他签订贡米包销合同。王国清为徐德宁委员的真心帮扶感动了,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2016年,王国清种了贡米稻4.48亩,收割后卖了33600元,收入是2015年的近四倍。王国清走到哪里,都说徐总真是个大恩人!在王国清的带动下,该村通过种植贡米稻脱贫的有34户。现在花银岩村贡米由过去的几十亩发展到400亩,整村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虽有佳绩成过往,再创辉煌更有时!为发展产业扶贫优势,徐德宁计划投资5.19亿元,建设特色生态农产品体验会销中心,建设2万亩蔬菜、板栗、甜柿等特色农产品采摘基地,配套建设2万头散养土猪项目,配套建设500套养老养生公寓。计划通过两期三年的建设,引领带动全县广大贫困村的农特产业快速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力争2018年底帮扶重点贫困村由目前的26个增加到40个,帮扶贫农困户1260户,贫困人口5680人,通过农业产业带动帮扶10000户,在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做出政协委员应有的更大贡献!
(罗田县政协委员 郭艳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