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风采

秦巴药库“掌门人”

2017-07-13 12:01:50  
字体大小:【

 

    位于秦巴山脉腹地的竹溪县丰溪镇,因其山大林茂、土地肥沃、气候独特而盛产中药材,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被国务院授予“黄莲之乡”的殊荣。近年来,丰溪镇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药商+药协+基地+药农”的发展模式,大力扶持药农规模发展中药材,使该镇成为名符其实的“秦巴药库”。而推动这一产业突破性发展的“掌门人”就是县十届政协委员、神农爱民药业公司发起人——刘才可。

 

    结药缘,年少成为“万元户”

 

    1968年7月,刘才可出生在重庆市巫溪县高楼乡白坪村。

 

    白坪村自古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土地到户前,村集体有专门的药材基地,有专人负责种植。在那个年代,依靠挣工分生活的农村,谁家劳动力多,谁家就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刘才可家因兄妹多,年幼无劳动能力,一大家人的生活仅靠父母挣点工分。家里穷,刘才可失去了上学的机会。10岁时,他就跟随同村的大人们在药材地里“摸爬滚打”,因为手脚勤快、头脑灵活,深得种药人、收药人的喜爱,自觉不自觉中成了药农和药商们中的一员,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刘才可,尚未成年就学会了识药、种药,懂得了买卖中药材的“门道”。

 

    土地到户后,饿怕了、穷怕了农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粮食生产上。在这种大环境下,全国各地的中药材货源减少,中药材价格一天一个价。熟悉中药材种植和销售流程的刘才可,开始在县内做起了药材生意。刘才可做生意,讲究的是公平买卖、童叟无欺,再加上他能吃苦、背得了亏,从不让卖药人吃亏,时间长了,与他做生意的人都相信他,这给缺少资金的刘才可带来了发展的机遇。遇上没有钱时,便把货先拿走,下次来时再给钱。15岁那年,刘才可把积攒多年的资金拿出来购买了一批中药材运到广州销售,这次,他挣得了人生第一桶金——3万元。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了不起的收入,他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万元户”。此后,他一路顺风顺水,生意红火,不到20岁,便积累了近百万的财富,成为当地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

 

    痴药情,也有风雨也有晴

 

    人心难测,人生无常。诚实守信的刘才可,在1994年却被一位长期合作的台籍药商给骗了,70多万元的中药材在预付5万元定金后,就再也没有了音信。27岁的他,一夜白头。回到家涮干“油盐灌”兑付药农的药钱后,仍欠下10多万元的债务。“一夜回到解放前”。此后的8年,刘才可一直在被骗的阴影里走不出、磨不开。

 

    人生的转折,有时就在转瞬间。刘才可与丰溪结缘就是偶然中的必然。当时一位从事中药材买卖的同乡邀请他帮忙到丰溪镇调运一批中药材。第一次走进丰溪镇,有着25年“药龄”、对中药材十分痴迷的刘才可,立即被这个鄂渝陕三省市交界处的边贸重镇吸引住了。会种药、懂行情、善经营的刘才可,没有停留在收药中,而是走进卖药人家里了解情况。在走访调查中,思路逐渐清晰、发展的方向逐步形成。

 

    刘才可介绍说,丰溪地理位置优越、山场面积较大、药材资源丰富、边贸氛围浓厚、经营环境优良,是药材经营的理想之地。

 

    想到就要做到的刘才可,在说服家人后,2002年,35岁的刘才可带着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怀揣东借西凑的30万元现金来到丰溪,“住进”了一处租来的简易木棚里,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沉寂8年的刘才可,此次“出山”如鱼得水。刘才可走村入户收购,妻子在家负责客人上门收购,兼顾照顾孩子上学。到了晚上,一家人“就着”灯光整理、筛选每天收购的中药材。生活在忙碌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跑市场,找销路,每月刘才可都要到安徽亳州、广西玉林等全国闻名的药材集散地了解信息,以便准确把握中药材市场行情。为了节省钱,出发前都要备足干粮,住最便宜的旅馆。

 

    上天总是垂青勤奋的人。不到3年的时间,刘才可很快取得了畅通的销售渠道。有了良好的销售,资金周转也相对加快,所有卖给他的药材不仅价格合理,而且现场兑付现金。

 

    2009年,刘才可终于松了一口气,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家里的借款还完。2010年,他积累了200多万元的存款,还在丰溪镇盖了一幢3层楼房。

 

    刘才可的生意越做越大,名声也越来越响亮。中药材收购的范围也从丰溪镇逐步扩展到竹溪各乡镇,十堰各县市区、神农架,同时延伸到了陕西省的镇平县、重庆的巫溪县等地,源源不断的中药材每天都在从秦巴山脉各地运进来,经过初加工和筛选后,再销往全国药材市场。

 

    刘才可从一名小药贩逐渐成长为秦巴山里的药材“掌门人”,在全国药材集散地安徽亳州、广西玉林、广州清平、河北安国均设有门市部。药材销售签订山东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湖北九州通、云南白药等大型公司。2015年8月,和武汉爱民制药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湖北神农爱民药业有限公司,形成以丰溪中药材市场为轴心,以陕南、渝东、鄂西北为半径的药材购销区域网,初步建成了秦巴山区药材集散地。其药材收购业务覆盖了湖北、陕西、重庆等周边地区的10多个县市,收购量占到这些县市的80%以上,年销售中药材3500多吨,实现交易额8000多万元。

 

    刘才可对中药材的“情”无行中传递给了两个儿子。长子刘超2011年铁道学院毕业后,回到丰溪成立了药材专业合作社;学计算机专业的次子刘勇,2013年毕业后,在河北安国成立了中药材销售门部,随后回乡成立了天成药业公司,组建了中药材商会,以电商的形式把竹溪药材推向新兴市场。更难能可贵的是,刘才可九十多岁的老母亲和年近八十的岳母,都自愿给他当起了“义工”,从早到晚帮他摘选药材。

 

    兴药业,深山“药王”美名扬

 

    刘才可没有局限于中药材销售这一个行当中,他的目标是把中药材做成富民产业。在做大做强药材产业方面,他主要抓了“三手”,一手抓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手抓药材种苗繁育,一手抓药材基地建设。

 

    早在2005年,他就尝试由销售“反串”种植,但受各因素的影响,一直没有获得成功。在“高人”的指点下,刘才可请来了6位药材种植专家常驻指导。这一招果然灵,自己多次试种没有成功的重楼,成功由野生转化为人工种植;自然繁殖的梭罗树,在专家的培育下,带动了千家万户栽种。

 

    在药材种苗培育方面,他下足了“血本”。在武汉爱民制药有限公司的支持下,他先后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新建苍术种苗基地400亩,白芨种苗基地200亩,梭罗繁育基地200亩。

 

    经过多方努力,刘才可相继注册成立了10家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中药材种植,研究、良种繁育、推广,加工、销售等业务工作。对入社的农民,刘才可实行“两免一保底一提供”,即免费提供种苗、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实行资金扶持,保底价收购,让农民放心放胆种植药材。对敢于吃“螃蟹”的辽叶村药农,他还每户免费提供3包有机肥料,吃粮吃油基本全包。

 

    有人用玩笑的方式夸奖刘才可:小商贩+批发的商人,如今办起了“绿色工厂”。这话确也不假。在这个没有围墙、没有人数限制的绿色产业“大工厂”里,每一个可以自主的选择发展项目。而刘才可在推动“工厂”发展中,以建立药材专业合作社为基础,采取“药农+药员+药企+药材合作社”的模式滚动发展,10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覆盖丰溪镇17个村,入社社员达600多户、2000多人,带动全镇发展苍术、黄连、梭罗、白芨、重楼等药材基地3万多亩,全镇药材产业收入突破2亿元。

 

    刘才可富起来了,但他内心那种心系贫困百姓的情结始终没有变。无论是在他的药材基地,还是在转运中心,他都在倾心帮助他人。所有用工,包吃包住每天工资保底80元,远远高出当地的用工价位。常年在他那里从事药材种植、管理、采摘、加工的人员达800余人,年支付劳务工资500多万元。据统计,刘才可至少带动400多个贫困户脱贫致富。辽叶村村民黄春学在他的支持下,发展重楼20亩,获取纯收入20多万元,一举脱贫奔小康。

 

    哪家有特殊情况需要用钱,他从不推辞;镇上开展的公益爱心活动,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政协开展“123爱心接力助脱贫”活动,他积极响应、见诸行动。近年来,他每年拿出10多万元,资助当地和老家的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对辽叶村贫困户建房的,每户资助5000元;对辽叶村一组30户贫困户,每户免费提供50箱土蜂、30只仔鸡、200斤大米。

 

    谈起今后的发展,刘才可信心满满。他计划利用与武汉爱民药业合作的良机,新建1个500吨的冷冻仓库,建设中药饮片生产线,开发中药材保健品,形成“种植、仓储、营销、加工、提取”完整产业链,把药材产业做成实业,让丰溪这个“秦巴药库”更加声名远扬!

 

(竹溪县政协  李章新  杜香平  李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