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梅,土家族,农工民主党党员,武汉市新洲区政协委员,新洲区邾城中医骨伤医院骨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鄂东刘三屋刘氏正骨术第九代传承人。
立志当一名仁医
“弄墨佳珠文苑秀,回春妙手杏林珍”。1976年3月,吴启梅出生在鄂西一个土家族山寨,交通、经济、尤其是医疗的落后,在她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烙印。通过勤奋努力,18岁那年如愿以偿考上了恩师医专。从走进校门之日起,她就决心成为一名仁医!
1997年6月,吴启梅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武汉市新洲区作为医疗卫生紧缺人才选聘。
要当一名实至名归的仁医,既要有高尚品德、无私奉献精神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过得硬的实践经验。于是,吴启梅抓紧点滴时间,向长辈学,向科室同行学,从专著典籍中学。尤其是结婚和养育孩子后,她克服了家庭生活困难,取得了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文凭。
他的公爹刘桂廷是享誉鄂豫皖专治跌打损伤的鄂东刘三屋刘氏正骨术的第八代传人,其祖传秘方的刘氏正骨术已有300多年历史。公爹之祖父刘楚桥在民间有“接骨泰斗、妙手回春”之精湛医技和盛名。
能够成为“祖传秘方世家”儿媳,吴启梅很珍惜;最关键的是,可以学到“真功夫”给更多病人减少痛苦、医治创伤。
鄂东刘三屋刘氏正骨术被列入“新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启梅被列入“代表性传承人”。结果可以说明过程!吴启梅如饥似渴地深钻苦学,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学习,管理,传授,指导,帮扶。此外,吴启梅还坐诊,年接待3000多病人次……
传承“非遗”瑰宝
吴启梅作为鄂东刘三屋刘氏正骨术第九代传承人,自2002年担任骨科主任以来,利用学到的现代医学知识,注重先辈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在继承中光大创新。
她不仅悉心潜心学习公爹刘桂廷的祖传秘方,还收集整理刘氏祖辈正骨术的精粹,将其写成文字,以便记录、查考、研究、传承。其撰写的《画符治病》、《柳枝接骨》还被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民间故事集》收录。多年来,通过对祖传秘方及先辈的正骨手法与方剂的研究,结合公爹刘桂廷提出的“重药膳、善治外、师法自然”等一系列的中医学术观点,定位在手法整合、自制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骨折技术上传承鄂东刘三屋刘氏正骨术。
挖掘、收集、整理、传承,让瑰宝闪闪发光。结合祖传秘方和自己亲历的病例与治疗探索,吴启梅收获颇丰:《手法治疗桡骨小头歪戴帽型骨骺分离58例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医手法整复治疗锁骨骨折》等论文在《中国新医学论坛》杂志发表,《复员退伍精神病患者误诊原因初探》在《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刊登,《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2例》在《临床骨科》杂志刊登。
吴启梅把每一份收获都无私奉献出来,让更多的同行人分享,为的是减轻更多病人的痛苦;同时,让刘氏正骨“非遗”之瑰宝惠及千千万万的民众……
做出色的“引领者”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吴启梅时时牢记政协委员的责任。去年12月,她与张恩景药师一道,向农工党武汉市委提交了一篇《儿童用药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建议》,反映“目前儿童用药种类有限,大多集中在治疗发热、咳嗽及胃肠疾病方面,剂型和规格较少;尤在儿童治疗骨病方面,即便简单的消肿止痛药也难寻觅‘儿童专用’之踪影”;该社情民意引起了中央高层关注,中央一领导还作出了批示;为此,她受到了省市农工民主党组织的奖励,被新洲区政协评为“五个一”先进个人。今年4月份的湖北日报还专门报道过吴启梅的事迹。
吴启梅介绍,到邾城中医骨伤医院治疗骨伤的病人,80%不用动刀子,单纯使用手法复位可治愈;20%的需要手术治疗,以确保疗效和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就算动手术也是微创,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减少二次手术;而且,治疗费是大医院的25%左右。
网络时代,技术飞速发展传播,尤其是医学技术日新月异,因而,即便是祖传秘方,也需要发展创新、与时俱进;这样,祖传秘方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才可能真正代代相传、造福百姓。为此,吴启梅在刘三屋刘氏正骨术中医手法的基础上,逐渐与中西医结合,摸索中西医骨伤专科技术,在传统中医正骨、小夹板外固定基础上,积极开展骨科手术,每年骨科手术量达400余例,无一失误!
在吴启梅的引领下,一批年轻骨科骨干医师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继承和弘扬了鄂东刘三屋刘氏正骨术品牌,得到了病患者和社会各界的一致颂扬,国内专家在考评过程中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国不少医疗专刊给予了宣传报道。
以心为灯,愿作生命的守护天使。吴启梅时常激励自己,用仁者之心,去做正骨“非遗”的传承人;因为,付出是满足,给予是快乐……
(武汉市新洲区政协 黄金旺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