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雨滴顺着风扑在路面的樟树叶上“唦唦”直响,汽车从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城区出发,沿着华蒲路向南行驶20来分钟,一块挂着写有“鄂州市军转干部创业基地”的牌子映入眼帘。站在门前的山坡放眼望去,新修8间平房、新建的黄颡鱼池、新动工的鱼苗繁育车间……一片新天地尽收眼底。
“几年前可不是这样,那时这里是一片荒湖,杂草丛深,多亏了渔团长,当年‘吃螃蟹’才使这片荒湖见到了‘彩虹’。”随行的临江乡党委书记潘大立说。他说的“渔团长”就是在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政协委员、临江乡崔汤村承包300亩荒湖开发黄颡鱼养殖基地的军转干部熊从新。2012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军转干部。
熊从新1982年11月在济南军区军后勤部服役,参加了上海浦东机场和广州新白云机场建设,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2002年自主择业,转业回鄂州,转业时为空军中校技术九级。2002年在江苏苏州成立金鑫公司,开始了自主创业之路。2007年在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成立了鄂州市渔湖水养殖有限公司,开始从事水产养殖业。一次晚上8点多钟,熊从新来到一位战友家串门,便好奇地同战友家亲戚来到湖边捉“夜鱼”,只见养殖户下网捞的是一种浑身金黄的鱼。“这一网鱼有1000多斤,能卖1.5万多元,一年能反复捞个十几次呢”,熊从新边听养殖户算盘,心里也在估计:养殖户的13亩鱼塘照此计算,年收入最少也有个30来万吧,那不是在水里淘金吗。于是,他在临江乡崔汤村承租300亩低洼田的面积里,按照战友家亲戚养殖户口头提供的技术资料和自己在网上查阅的有关知识,拿出8亩面积的鱼池进行单池养殖。
“黄颡鱼对池塘要求不严,一般选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池塘,面积3-10亩,最好不选淤泥厚的老化池塘。每个池塘都须有可控制的进、排水口。一般主养池塘面积为3-5亩或10亩以下,水深以1.5-2.0米较为理想,池塘较浅光照度较强,不利于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的要求。池塘在放鱼前10-15天用生石灰(70-90公斤/亩)或漂白粉(4-6公斤/亩)进行清塘消毒。一般在池塘消毒后第2天加注水0.8-1.0米,第3-4天按350公斤/亩施入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以繁殖天然饵料,等到毒性完全消失后,放入鱼种,加满池水。每个池塘配备1台1.5千瓦-3.0千瓦的增氧机。”熊从新说起养鱼技术就象当年给全团官兵讲军事技术课一样娴熟。“在黄颡鱼鱼种下池1周后,搭配投放一些与黄颡鱼在生态和食性上没有冲突的其它鱼类,以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如搭配体长15-20厘米的花鲢50尾/亩,体长15-20厘米的白鲢200尾/亩。鱼种放养时用3%-5%食盐水浸洗消毒,以杀灭鱼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鱼种下塘前,鱼篓内水温与放养池水的温差不超过3℃”。说着,熊从新在电脑前打开了他的黄颡鱼养殖电子记录本。
为了迈好这一步,熊从新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认真观察鱼类活动、摄食与生长情况,做好书面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常注入新水,防止水质恶化、鱼体发病和产生浮头现象。每隔10天注入新水20-30厘米,在阴雨天还要开增氧机。那些日子,他一人守在一片荒湖上,一间小屋一盏灯一口鱼池,远远望处,就象“星星”在荒湖上闪烁。好几次,遇上狂风暴雨,他拿着电筒巡鱼池被淋成“落汤鸡”,还有一次险些被毒蛇咬伤。
熊从新的心血没有白费,8亩鱼池收入13万多元。单池养殖成功后,熊从新及时进一步作了市场调查,因为黄颡鱼肉质鲜嫩,当时在市场上,黄颡鱼都是野生的数量很少,卖得非常紧俏,有时一斤甚至卖到20元钱,这些瘦小的鱼给他带来的利润远远高于四大家鱼,看准商机就要紧抓不放。2008年,熊从新干脆用搜集来的野生黄颡鱼苗替代四大家鱼养殖,当年亩产黄颡鱼1500多斤,产值15000多元。有了“第一池金”的经验,熊从新采取并联式方法,将200亩荒湖开发成养殖全雄黄颡鱼1号品种的基地。“养殖面积扩大了,如果靠外地进苗养殖,不仅加大了运输成本,也让鱼苗受损,不如自己动手自繁自养”。熊从新这一想法得到市区水产部门领导大力支持,区水务水产局局长夏红旗带头局水产科技人员来到熊从新养殖基地,夜以继日进行设计、规划和指导施工,并请来省有关院所专家、教授进行点“金”,建成8个种苗繁殖场。
熊从新在“第一战场”有了勇于创新的定位,在第二战场再辟新天地。他说:“市场经济时代,市场最能体现个人奋斗价值,为什么不把握机遇?”“既然决定干这件事,我就要争第一”。军人的那种拼励犹存。近年来,他先后投资180多万元打理全雄黄颡鱼养殖基地,实行全天然水质繁殖种苗,全天然分池套养,每亩放养优质黄颡鱼苗12000—15000尾,套养花白鲢200尾,此举每亩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此常规养殖方法每亩可增收3000多元,被农业部命名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站、全市优势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先进单位。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头枕着边关的疹,身披着雪雨风霜……”这是熊从新喜欢的歌曲,从中体会到“责任”二字重千钧。
“办企业不光要赚钱,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为此,熊从新在不断地行动着,他给鄂州、黄冈、黄石等地的养殖户提供种苗的同时,还提供自己千辛万苦白摸索出的技术知识,送种苗、送资料、送技术、送饲料,让更多的人淘到“黄金”。他养殖过南美对虾、乌鲤、美国加州鲈鱼,并通过网上学习和订阅20多种水产养殖杂志从书本上学,成了水产养殖的行家里手,办起了鄂州新天地渔业有限公司,成为全市水产龙头企业。但他并没有满足现状,每年从浙江购进300多吨,提前给养殖户送去,然后,分别以饲料和鱼的市场价格进行抵算,既给养殖户节约了路费,还为养殖户订单养殖开了绿灯;他与100多户养殖户建立服务热线联系,每年通过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的形式,至少3次开办水产养殖培训班,几年来培训达2000多人次。
他急村民之所急,想之村民所想,组织村民成立鄂州市青水湾水产品养殖合作社,采取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育苗、统一供料、统一培训、统一销售的举措为养殖户排忧解难。他坚持每天定时填写《鱼种放养记录》,做到定时报喂、实质投喂、定量投喂,对繁殖池和养殖池编号抽喂,建起一套完整的养殖档案,形成了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市场的水产养殖新模式,让村民养“放心鱼”。在此基础上,熊从新每年常年请8名职工,每人月均工资1800元至2600元,季节工的工资每天达到100多元,为村民致富走出了一条新路。
以上事例,是熊从新艰苦创业10年的过程中,回报家乡和社会点滴写照。一笔笔爱心投资、一次次义务指导都彰显了一名企业家的博爱之心。
如今,熊从新创办的水产养殖公司已成为省市水产品佼佼者和领先者。他个人获得的荣誉证书已装满了文件柜,然而他并没有被鲜花的芬芳所陶醉,也没有被荣誉的光环迷住双眼,而是朝着更加辉煌的明天昂首奋进。脚踏家乡这片热土,华容人和养殖户的创业激情更加高涨,他们在熊从新的带领下将满怀信心把兴科这份事业做得更大更好,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鄂州市华容区政协 陈庆跃 陈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