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当阳市政协委员、市春泉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大春
他是一名平凡且成功的乡镇鱼贩,有着低微酸楚的创业史,有着普通劳动者所具有的勤劳品质,更重要的是有一股不甘现状、敢拼敢干的勇气。他,就是当阳市政协委员、市春泉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大春。
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能在渔业有一席之地本身就是及其不易的事情,他又是如何做到在全省渔业发展的浪潮中勇居鳌头?他是有成就事业的独家秘诀?还是有他人所不具备的优秀品质?让我们一起走进当阳市王店镇传奇“渔王”——王大春。
抢抓贩鱼机遇,积累创业经验
俗话说哪有猫子不吃鱼?王大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抢抓王店镇盛产鲜鱼的良好机遇,一步一个脚印,勤劳务实地将他的生意做大做强,从无名鱼贩逐渐做到了全省闻名的“湖北省二十强”渔民专业合作社。
创业之初,入世未深的王大春只能是凭借年轻力壮贩鱼为生,但苦涩酸甜的贩鱼生活让他这个不甘现状的年轻人明白,想要在鱼上做大文章,单打独斗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一只手难捉两条鱼”的现状促使他萌生了“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的创业理念。于是王大春联合同行一般人,组建了“王店镇水产营销协会”,从肩挑背扛到自行车、摩托车、鲜鱼运输车,运输工具的改变意味着活鱼率得到了提高,而人工增氧、冷藏设备的使用又大大提高了鱼的成活率,真正做到了“鲜鱼贩卖”。“营销协会”也随着市场的需要逐渐人强马壮起来,王大春带领的“协会”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跻身为三峡地区水产品物流的“龙头”。在贩鱼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之时,王大春及其“协会”并没有甘于现状,而是向“养鱼产业链”迈开了新的步伐。
依托资源优势,走养鱼致富路
王店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养鱼优势,王大春看准延伸养鱼产业链的发展空间,2011年“营销协会”成功升级为“春泉水产专业合作社”,带领全镇渔民致富奔小康。合作社现有3万亩养殖面积、共有420多户养殖户,在省“20强”中水产产值居第4名。在自身事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王大春不忘回报社会,他认为用专业化、知识化武装渔农成为提升渔农养鱼技能的当务之急,他请来中科院水生物等院校的专家教授,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渔农800余人次,饵料鱼药技术人员讲座1600人次,服务“三农”、科技下乡,传经送宝,渔农如鱼得水。
王大春认为,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才是“立业”之本,而合作社以实际业绩回报了父老乡亲。走进老区泉河村五组朱元兵家,他说:“种了1亩口粮田,15亩堰塘养草鱼,鱼苗每斤4元卖了3万,成鱼卖了4.5万,当初荷包没钱,幸亏理事长借给我”,加入合作社有哪些显著变化?他高兴地说:“今年净得的从往年5万增加到8万”。而“当阳市政协委员”、“水产助理工程师”正是群众和社会分别对王大春的感激和肯定。
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产值
近年来,随着渔产业的快速发展,水产鱼苗、饲料鱼药供应等养鱼产业链问题制约了水产业的发展。面对发展困境,作为水产专业的龙头,王大春带领春泉水产专业合作社积极探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春泉水产专业合作社在鱼饲料的购买上一直受制于他人,大大加大了养鱼成本;而合作社正处于加强渔业产业链建设的关键时期,合作社想要延伸养鱼产业体系,要想真正建立产、供、销、深加工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就首先必须建立自己的鱼饲料生产加工厂。合作社现在正处于生产加工厂的筹建时期,加工厂的建立必将进一步延伸养鱼产业链条,不断提高渔业附加值。据悉,合作社2011年的产值到达了700-800万元,而今年产值可能会突破1个亿,合作社短期目标是3年内在鱼苗、产值上翻一番。
我们深信,通过春泉水产专业合作社的不懈努力,王大春一定会继续唱响人生事业渔歌,合作社也一定会从“湖北省二十强”迈向更高的台阶,一定会为渔民收入稳步增长以及王店镇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政协当阳市王店镇联络组 陈继荣 罗金桥 向宁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