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三农”勇建言——记省政协委员、省民革常委刘恩勇
2014-09-21 11:19:02
省政协委员、省民革常委刘恩勇
穿着朴素,说话简捷,这是刘恩勇给笔者的第一印象。随着采访的深入,这位从随州农村走出的学者型领导,那份感恩脚下的荆楚大地和父老乡亲的情怀,深切关注湖北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气魄,深深地打动、感染了笔者。
1987年,刘恩勇从华中农业大学牧医系毕业,1990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硕士学位之后,相继在省兽疫防治站、省畜牧兽医局、省农业厅调研处、湖北省饲料办公室工作,现担任省饲料办公室副主任,是省委、省政府表彰的“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农业部和湖北省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兽医寄生虫病学会理事。在长期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他对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深深了解,就关系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问题积极撰写调研建言文章和政协提案。其中,他先后就加强农村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提交提案,连续三年都被列为省政协主席督办的重点提案。
前天开幕的省政协十届十六次常委会会议上,省政府关于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办理情况的通报中,就有专门一段描述刘恩勇委员提出“关于以五大制度创新推进城镇化的提案”,要以创新户籍制度、社保制度、土地制度、就业制度、金融制度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省政府通报中称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充分吸纳了刘恩勇委员提案中的建议。
刘恩勇倾情“三农”,将多年的思考凝于笔端,仅2009年就个人撰写社情民意信息13条。2009年9月,针对我省鱼池淤积老化严重的问题,他建议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就此开展专题调研,为省政府随后成立的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建设标准化鱼池发挥了支持作用,体现了信息工作的预见性。2010年3月份,针对我省杂交稻种子紧缺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问题,他及时提出建立稳定高产的水稻制种基地、建立种子生产保险和补贴制度、加强种子市场管理的建议,经过多方呼吁,省政府后来专项拨款数千万元用于种子补贴,使政协信息产生了实际效果。
2001年刘恩勇加入省民革,后担任十届省政协委员。他运用组织上给他的各种政治资源,积极参加政协和统战系统的各种会议、调研活动,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建诤言。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他就我省农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出要对湖北农业资源、潜力以及存在的问题再分析、再认识、再研究。2009年4月22日的省政协十届八次常委会会议上,他代表省民革作大会发言,分析有六大障碍制约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协调发展,提出转变“五个观念”、健全“三个机制”、推进“四项措施”等协调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
2010年4月21日召开的湖北省政协十届十三次常委会会议是专题为我省“十二五”规划制订建言的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刘恩勇在会上作大会发言,主题仍然是他一直特别关注的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他建议要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推进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八个方面增加农民收入。(转自《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