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风采

将职教与工农企紧紧捆在一起---政协委员、兴山职教中心校长廖国江办学侧记

2014-09-21 11:17:42  
字体大小:【


    近年来,兴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在县政协委员、校长廖国江的带领下,紧紧抓住搬迁机遇,学校得到长足的进步。

    2007年以前,学校位于距离古夫新县城几十里以外的高阳镇,处境十分困难:作为全县唯一没有随迁的县直单位,全校百分之九十五的教职工都在古夫居住或租住;校园破破烂烂,教学设施落后;高阳镇城区正在拆迁,周边环境恶劣;招生严重滑坡,连续三年没有突破300人;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每况愈下,师生人心涣散,学校被边缘化。

    兴山职教中心向哪里去?两百名教职工何去何从?廖国江日夜为此担忧、焦虑。起沉疴须下猛药,学校急需找到一个突破口,来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和宣传发动,廖国江与学校班子成员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全体师生重新燃起了希望,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学校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一是创新办学模式。学校与兴发集团联合办学,开办化工中专班3个,采矿和水电大专班各一个,共招生400多人,轮训职工500多人,今年又将定向招收200多名采矿、化工大专生。与经济发达地区相关企业“订单”办学,为武汉惠远阳光大酒店、上海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兢华电子有限公司等开办电工电子、计算机、旅游服务与饭店管理等专业,培养学生1500多人,并全部推荐就业。与县畜牧局联合开办畜牧兽医班,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50人,每人补助生活费2000元,毕业后安排到各乡镇兽医站工作。仅在这个班上,学校就发展了入党积极分子23名,其中12人被确定为农村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与扶贫办、劳动局、农业局、科技局等部门合作办学全面启动,拓展了学校发展空间。

    二是创新教育机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点一线”的思想政治工作联动机制,形成自上而下,纵横交织,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新局面。创建师生“心连心”联系卡制度,让老师与学生结成对子,全程为学生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使每个教职工都有育人对象,成为爱的使者;使每个学生都有人关爱,充分感受爱的温暖。建立国家资助、社会赞助、部门捐助、学校减免、教职工帮助、学生实习自助等全方位的资助体制,让真正的贫困生得到救助,不让学生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兴山职教中心。学生在校巩固率达96%以上。

    三是创新教学模式。学校打破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工学交替”、“农学交替”的形式转变,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经常将课堂搬到企业的工厂车间、农村的田间地头,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2007年学校的中职毕业生合格率100%,毕业后全部就业,对口高考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上线率达76%。

    四是大力开展科技服务。学校组织专业课教师,承担 “三峡库区小水果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猕猴桃无公害生态栽培”和“湖北省主要果树栽培技术培训”等国家科技部项目3个,“山羊高效养殖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等县级科技项目3个,成功培育了一个果树新品种——鄂猕4号,并繁育优质苗木100万株,销往陕西、四川等17个省、市,猕猴桃高效无公害生态栽培模式推广面积5000多亩。成功研究出了小水果高效立体生态栽培模式,试验推广面积1000多亩;引进筛选了五季豆、迷你黄瓜等5个蔬菜新品种,其高效栽培模式推广面积600多亩。

    学校狠抓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先后在榛子乡板庙村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在黄粮镇店子垭村建立了桃李种植基地;在峡口镇泗湘溪村建立了冬枣种植基地;在古夫镇古洞口村建立了蒙阳红石榴种植基地,在平水村中阳垭建立了甜柿栽培基地,并在每个村建设三至五个“科技示范户”,由他们带领广大农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田水涛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学校的科技服务工作得到了省教育厅和科技厅的高度肯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校先后被表彰为市“文明单位”、市“农民科技培训先进单位”,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品牌基地”、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6月27日,廖国江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兴山县有突出贡献人才”光荣称号,并颁发奖金3万元。
                          (转自《宜昌市政协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