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政协

田间院落的“议事声”郧西政协的“为民情”

2025-11-07 16:34:33  
字体大小:【

“以前村里的路坑洼难走,现在通过协商议事,不仅修好了水泥路,还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摸黑了!”郧西县观音镇双石沟村村民王大爷的感慨,道出了该县政协一线协商工作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2025年,县政协深入践行“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理念,将协商阵地延伸到田间地头、社区院落、企业车间,用一次次真诚对话、一场场务实协商,破解发展难题、回应群众期盼,让政协担当在基层一线充分彰显。


上下联动聚合力 协商平台“全覆盖”


“县委重视、政协推进、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为县政协一线协商工作注入强劲动力。县委、县政府将协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党政主要领导主动参与议政协商,确保协商成果落地有声;县政协将一线协商纳入年度工作要点,主席会议成员带队全覆盖督办18个乡镇(场、区),细化责任清单推动工作落地;住建、民政等部门打破“被动回应”模式,业务骨干现场解读政策、破解难题,让一线协商成为政策普及与资源对接的“桥梁”。


县乡村三级协商阵地的全面建成,让群众“说话有地方、议事有平台”。县级打造5个多功能政协委员工作室,乡镇按“九有”标准设立委员工作站,村(社区)因地制宜建起“议事亭”“协商屋”。三官洞林区的百年古树下,村民围坐议事;观音镇的闲置农院变身“议事院”,邻里纠纷在这里化解。企业车间里同样有协商身影,县政协副主席带领委员与部门负责人走进锶源水厂,现场解决资金、订单、团队难题,让“好山好水”真正变成“好产业”。今年新增的50余个各类协商平台使一张覆盖城乡的协商网络越织越密。


精准选题解民忧 协商议事“有实效”


县政协聚焦“推进城乡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全省共性指导议题,牵头组织委员联动教育、妇联等部门,开展9次专题调研协商,收集17条意见建议,推动出台建设指引。城关镇从儿童视角改造城区公园,新增儿童乐园、科普区等功能区,维修设施30余处,铺设活动场地1.6万平方米,让孩子们有了安全快乐的成长空间。围绕县域发展大局开展协商建言,从数字城市建设到林下经济发展,从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到农村清洁能源替代,10余次专题协商活动靶向施策。委员们深入实地调研,提出的建议既有数据支撑又接地气,为郧西“聚力建功支点 推进二次创业”注入政协智慧。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县政协主要领导多次赴河夹镇指导开展协商议事活动,让归仙河从“小河沟”蜕变为“生态廊”。副主席分别赴联系乡镇,通过一线协商指导关防乡协商开设“暑期爱心托管班”,守护留守儿童成长;助力湖北口回族乡拓宽烤烟销路,让“金叶子”变成“钱袋子”;推动涧池乡探索“景区+夜市”模式,助力乡村“夜经济”发展。170余场一线协商活动解决60多个实际问题,群众的获得感实实在在。


委员履职显担当 协商声音“广传播”


237名县政协委员按界别、地域分配到基层阵地,每季度至少参与1次协商活动,履职情况纳入年度考评,激发了委员们的履职热情。石秀荣委员制定王家坪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夏洪飞委员在抗洪一线凝聚抢险合力、王亚栋委员成功化解邻里纠纷……委员们用行动诠释“履职为民”的初心。


委员们扎实开展“情系童心 爱暖夕阳”——“双服务”活动,为困难学生捐赠助学金,给留守儿童送学习用品,为孤寡老人送去鲜桃,在重阳节开展健康慰问,在志愿服务日为高龄老人免费理发、测血压。20余次双服务活动,100多人次委员参与,让政协温情浸润城乡角落。


今年以来,50余篇典型案例被各级主流媒体报道,《让企业安心“唱主角”》《让山城插上腾飞翅膀》等案例刊发于《人民政协报》《湖北政协》杂志,10余篇报道被《湖北日报》转载。协商故事通过媒体传播,让“有事好商量”的理念深入人心,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


从田间地头的畅所欲言到社区院落的集思广益,从企业车间的问题破解到民生实事的落地见效,县政协用一线协商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下一步,县政协将继续深化平台建设、提升协商质效、健全转化机制,让协商之花在基层绽放更绚丽的光彩,为郧西服务支点、建功支点凝聚更多共识、智慧与力量。


(郧西县政协 梅兵 谈太铖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