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政协

夷陵区政协委员建言全身健身
推动让场地设施和赛事活动离群众更近

2025-03-28 11:40:38  
字体大小:【

“村超”热、户外热、冰雪热、健身热……近年来,宜昌市夷陵区全民健身热潮涌动、如火如荼。首届背马山登山赛激情开跑,开启酣畅淋漓的越野之旅,“三宁杯”“三峡神牛杯”等村BA篮球赛火热来袭,点燃广大村民参与热情,一系列赛事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也推动夷陵全民健身事业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在今年年初区政协六届五次全会上,委员们围绕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建设体育强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言献策。


“全区整合投入项目资金10多亿元,建成文化中心、口袋公园和各类体育场地1794个,改造滨江步道、河心公园、森林公园等智能化健身长廊,推动体育健身设施进公园、进广场、进小区、进机关、进乡村、进景区,实现推门见绿、出门可健”。分组讨论会上,委员们对全民健身的发展态势给予肯定。


“随着各类健身运动向大众化、生活化、规范化发展,除了增加健身场所供给,更需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实现设施提质和服务创新双轮驱动。”“体育锻炼要从小抓起,建议进一步推动体教融合发展,构建学校、社区、家庭联动的常态化运动机制,让体育锻炼融入孩子学习成长中。”针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运动需求,委员纷纷提出建议。


“赛事场馆不仅要服务专业竞技,更要转化为群众身边的健身空间。”区政协委员、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陈新峤在今年初召开的区政协六届五次全会期间建议,推动各类赛事场馆向社会低收费开放。这一建议被纳入宜昌市第七届运动会办赛方案,全区4个比赛场馆按“赛时﹢日常”双模式运营,体育馆、体育场、67所中小学运动场地均免费向全社会开放,足球公园、篮球场等分时段免费开放,预计每年可服务群众超30万人次。


“要发挥市七运会赛事带动效应,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提质扩面。”文化、体育界的委员历时1个月深入调研,形成《关于加快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的建议》。委员们建议,推动“实施文体惠民提升工程”列入全区民生实事清单,预计今年新建或提档升级村级文体场馆8处以上,提标完善不少于40个村(社区)的文化体育器材和设施。


“要让健身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区政协委员、区文旅局局长徐梓嘉在相关协商座谈会上提出要推进文体旅深度融合。区政府投资近3000万元新建口袋公园30余处,配套健身区域和儿童乐园等设施,沿黄柏河打造滨江健身步道,串联起滨江公园、河心公园、森林公园等多个公园和健身站点,营造全龄友好的公共健身空间,日均吸引5000余人次健步跳舞,成为群众休闲健身新打卡地。


针对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夷陵区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优势,将全民健身纳入“一线协商”重点议题,紧扣“全地域覆盖、全人群服务、全周期保障”目标,开展深度调研、专题协商、民主监督4场。针对健身设施老化、管理缺位等问题,委员们提出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加强全区农村地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等建议,助力全区“431”惠民工程实施,促成全区足球公园、篮球场、网球场等一批健身项目落地。目前,夷陵区体育场地总面积达到198万平方米,人均3.53平方米位列全省前列。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32.69%,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上升到45.75%,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


同时,体育界别政协委员积极助推全区打造品牌赛事,通过“赛事+文旅”模式,构建全民参与、全域共享的运动生态。区政协将以服务市七运会赛事为契机,推动赛事资源转化为惠民成果。在夷陵区举办的市七运会将吸引7000多名运动员角逐34个大项685个小项比赛,创下历届办赛规模新高。近年来,全区年举办群众性赛事超百场,职工迎新春长跑、社区运动会、景区运动基地等特色体育活动吸引了近30万群众参与。


从委员纸上的民生期许,到群众身边的健身场景,夷陵区政协将继续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出谋划策,书写服务“健康夷陵”的生动答卷。


(宜昌市夷陵区政协 张鹏 汪昱婧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