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两岸,茶香氤氲。这一方山水,哺育了万里茶乡。
巴东,是神农氏发现茶的地方!现有茶园20.6万亩,年产值达5.2亿元,带动4万户茶农增收致富,先后5次跻身“中国茶业百强县域”榜单,茶产业成为巴东富民强县的重要引擎。
巴东茶产业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巴东县政协用心用情用力持续助推的担当奉献。一位位“茶链长”、一个个“茶委员”、一条条“茶建议”、一份份“茶提案”……为全县茶叶基地建设、茶企招商落地、特色品牌推广、茶叶文化挖掘等贡献了政协力量。
■向绿而行 “茶链长”炼强“茶叶链”
10月10日,巴东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县茶产业链链长雷玉龙带领部分政协委员来到金果坪乡,进车间、看茶园、问收益、献良策。
革命老区金果坪是全县茶产业重要产区。在京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雷玉龙与公司负责人覃新华促膝交谈,勉励他发挥好“龙头”作用,带动更多茶农增收。
八百里巴东,不仅山清水秀、硒资源丰富,茶文化更是历史悠久。公元5000年前,中华始祖神农跋山涉水,来到巴东、神农架一带采药尝百草,发现了茶叶,饮之解毒,后被居住在此地的巴人开始利用和传播。
上苍馈赠给人类的这一片绿叶,穿越岁月的烟云,积淀成今日发展的底气。在历届茶产业链链长的持续助力下,巴东茶文化研究中心深入挖掘、研究巴东茶历史文化,形成《巴东茶叶生产简史探析》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通过举办茶文化节,展现巴东野茶、古茶资源,提升巴东茶叶知名度。如今,正山堂巴东红、金果庄园和九端茶业和“巴东郡贡茶”体验馆成为众多游客感受巴东茶文化和品茶、购茶的良好去处。
2024年,在省州县政协的助推下,“正山堂·巴东红”被纳入湖北省域茶产业公用品牌“楚天好”宣传推广范围,参加“楚天好”茶“沿海行”和“边疆行”推广活动。巴东郡贡茶和巴东红公用品牌越做越强,巴东茶逐渐“出山”“出海”又“出圈”。
雷玉龙等历届县政协领导多次带领政协委员前往福建武夷山、浙江省湖州市等地考察茶产业发展情况,以茶招商、以诚引资。福建正山堂、安吉白茶、九端茶等企业纷纷进驻,在巴东建厂房、建基地、建体验馆,茶产业发展空前兴盛。
茶产业已成为巴东数万茶农的“口粮”。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产业链作为全县“五大产业链”重点工程,县政协领导担任茶叶产业链链长,持续助力坚定不移“引进来”,从容不迫“走出去”,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耕茶园 “茶委员”变身“领头雁”
提香、选茶、称重、分装、整装……走进湖北正山堂巴东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醇香的红茶味儿清香四溢,扑鼻而来。
“元旦、春节即将到来,我们正在加紧备货。”州政协委员、湖北正山堂巴东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谭立才介绍,公司成立5年来,从基地建设、创新工艺到品牌打造、科技赋能、市场开拓、带农增收,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目前全国150家门店年销售额已突破2000万元。
作为一名“茶委员”,谭立才始终把百姓增收摆在第一位。他说,只有把基地建设好了,茶叶品质提高了,茶叶卖出去了,茶农才能赚到钱。
绿葱坡镇中村村在宋朝年间曾是贡茶之乡,但因交通不便、缺乏市场主体带动、茶园管理不善等原因,茶产业一直兴衰沉浮。
谭立才多次走访村民,与村支“两委”座谈,鼓励村民重拾信心发展茶产业。他还引荐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科研人员采样试制,帮助村民鲁鹏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模式,改造2800亩老茶园,规模化种植优良茶树品种。
如今,中村村茶产业年可收入150多万元,村民看到了种茶的希望,该村茶产业重新走上发展“快车道”。
在县政协委员花名册中,有一批从事种茶的、制茶的、泡茶的“茶委员”,如县茶叶协会会长谭联华、恩施硒海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祚坤、巴东乐叶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朱鹏等。
这些“茶委员”,不仅是政协委员,也是当地的茶叶种植大户、从事茶叶加工销售的企业家,更是联农带农奔赴小康的“领头雁”,为村民就业端稳了“金饭碗”。他们充分发挥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履职优势,围绕茶产业发展深入开展调研,撰写社情民意、议政发言,让茶香飘溢的“绿叶子”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把脉开方 “茶点子”熔铸“金叶子”
“提案很快得到部门回应,解决问题的措施具体有力,成效也很明显,我们很满意。”9月11日,县政协委员、巴东乐叶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鹏表示。
在政协巴东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王勇、朱鹏撰写的提案《关于促进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建议加强茶园基地建设和老茶园改造,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茶叶精深加工。
提案作为2022年重点提案交办至县农业农村局后,该局认真研究,与会办单位商讨,推动提案转化成具体措施。《巴东县特色产业发展奖补方案》迅速实施,鼓励茶叶生产加工主体,收购本县茶农鲜叶。
一条条具体措施推动了提案落地落实,惠及茶企茶农。仅2023年,全县茶园示范园创建、基地管护、春夏秋茶鲜叶收购、机械购置等共计奖补760多万元。
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茶产业发展目标,20年来,县政协持续聚焦“绿、广、链、深、精”深入调研,撰写《破解难题 夯实基础 促进茶叶产业跨越发展——县政协常委会关于茶叶产业的调研报告》《持续发力建茶叶大县 精准施策促产业发展——县政协常委会关于茶叶产业的调研报告》等多篇调研报告,提出了一系列茶产业发展的“金点子”。
县政协领导还多次带领政协委员、职能部门和茶企负责人,通过召开“院坝会”“田间会”等形式,围绕统筹做好“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三篇文章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20余次,与茶农面对面交流、沟通,精准把脉,科学开方,助推“绿叶子”变身“金叶子”。
茶业,美在生态,兴在产业,福在民生。历届县政协把助力茶产业发展作为服务中心大局的重要职责使命,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巴东实践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巴东县政协 黄华 田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