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这次中秋来我这里别的东西就不要买了,只给我带一提荆门本地产的开胃脆萝卜皮就行了。”中秋前几天,远在重庆的姑妈给在湖北省荆门市上班的冯小虎打电话说。
这对姑侄说的开胃脆萝卜皮,就是荆门本地荆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生产的农产品精品。现在,走在荆门街头,随便走入一家土特产店,就可购买诸如国宝桥米、十里铺风干鸡、高油酸菜籽油等荆门特色农产品。
几年前的荆门,在农业产业化品牌建设方面还很欠缺。来自农工党界别和九三学社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当时荆门的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增收,但大都处于分散经营状态,难以形成共商共建的产业共同体,品牌力不强,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不够。于是,委员们建议,深入实施“品种品质品牌”战略,完善特色农产品标准生产体系,制定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加大对全市职业技术院校农业专业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提高对高级农业技术人才的聚集力等。
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荆门在打造“荆品名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基础上,提出打造农业产业化“六个一工程”即“一袋米”“一壶油”“一头猪”“一只虾”“一枝花”“一棵菜”,并创建湖北神地农业科贸有限公司、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湖北荆沙食品有限公司等6大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整体带动当地农户86948户。市政府与华中农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聘请了张启发、傅廷栋等院士专家担任技术顾问,搭建起科技合作平台。
品牌带产业,产业兴乡村。2022年初,市政协开始全力打造一题到底、五年一以贯之的“委员同行·乡村振兴”工作品牌,先后在荆门钟祥市旧口镇、东宝区仙居乡开展了“助推一棵菜产业发展”和“助推一株药产业发展”活动,引导政协委员将人才、资金、技术投向乡村,推动建设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19个,流转土地15000多亩,带动3000多农户增收1.6亿元。
越来越多的政协委员把目光投向前途广阔的农村:刘志清委员提交《扬优势补短板强链条 聚力打造汉江百里蔬菜产业带》的提案,赵海龙委员提交《关于大力推进风干鸡产业链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特色美食产业的建议》,姚明海委员提交《关于统筹推进湖北“一袋米”工程建设的提案》……3年来,市政协委员提交涉农社情民意信息、提案、调研报告230多篇,围绕乡村振兴持续建言,给全市农业产业化“六个一工程”注入持久的动力。
产业发展有韧劲,乡村振兴阔步行。如今,全市农业产业化“六个一工程”正纵深推进,“荆品名门”品牌价值达到628.74亿元,带动荆门全市数十万人就业,创造产值400多亿元……聚智赋能的“政协力量”让这片希望的田野不断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