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县屏峰小区过去是一个城中村、拆迁还建小区。随着“工业新城”落户屏峰村, 屏峰人由农民直接过渡为了城镇居民。今年以来,英山县政协深入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活动,搭建委员履职新平台,架起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充分激发社区、小区、共建单位、居民“多方主体”的作用,这片曾经的荒野如今已华丽转身,成为了一个城乡融合发展的“幸福三园”。
■共同打造“幸福花园”
——从“满脚泥”到“满眼绿”
一排排崭新的建筑、几条蜿蜒泥泞的主路、多处随意凌乱搭建的棚子、透露着黄土本色的裸地,这是屏峰还建小区最初的样子。
“小区的道路能不能硬化一下?每逢下雨天,每次出门都是踩了一脚泥,裤脚都脏了。”“我们小区要是像别的小区一样,有个物业公司就好了!”“小区要多安点路灯,每次晚上出行,我们都要打着手电筒照路。”“我们小区能不能种点花草树木美化绿化一下?”在县政协组织的“一线协商·共同缔造”委员议事活动现场,一些居民说出了内心的期盼。
英山县政协组织各方代表共商屏峰小区建设
县政协调研发现,小区脏乱差形象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直接影响,小区居民对改善居住环境以及生活条件有迫切的需求。
为了改善小区的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县政协践行“共同缔造”理念,整合村(社区)、驻区共建单位、企业、居民等资源,通过“政协主导、部门联动、群众主体、委员推动”的模式,带动大家共同建设新家园。
在建设小区绿化带时,居民晏全义主动将种在老家门前的一颗百年桂花树捐献给小区,并号召邻居们献计出力。一石激起千层浪!小区居民纷纷主动参与、让地让利、投工投劳。有的捐树苗、有的捐石头,还有的捐款出力……
“今年我们也没出去打工,小区正在建设“百姓舞台”,我们就来帮帮忙。”游水元是小区的居民,也是一个颇有经验的泥瓦匠人。在小区的各个项目建设中,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能工巧匠主动站出来,参与小区的建设。
拆违治乱26处约380平方米,场地平整3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200平方米,增设停车位142个、充电桩5个、疏通沟渠120米,篮球场塑胶800平方米,配套设施居民健身器材13台套,添置路灯100盏,配置垃圾箱15个。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小区已蝶变为基础设施齐全、物业完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幸福花园”。
■共同建设“幸福菜园”
——从“垃圾地”到“幸福田”
在小区的北面,有一块面积12亩的闲置荒地,常年垃圾零散、杂草丛生,成为了小区治理的“老大难”问题。
“有些居民把这儿当成了垃圾场,还有少数居民偷着跑进去“开荒”种起了庄稼,弄得臭气熏天、蚊虫乱飞,引起了很多居民的不满。没有办法,我们只有用围栏将它围起来!”说起这块“垃圾地”,屏峰村村支部书记熊斌头疼不已。
大家事、大家议。在政协组织的一线协商会议上,政协委员提议把这一块建设成一个“共享菜园”,此建议得到了广大业主的热烈赞成。
居民共建共治,将这一片地整齐划分为相同大小的网格,“分格到户”,成为集种植、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幸福田园”。10名小区业主代表还自发成立“共享菜园管委会”,对菜园进行统一管理,及时协调种植户之间的矛盾纠纷。“共享菜园”不仅是一个家庭农场,也成为了小区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
初夏时节,“共享菜园”蔬菜长势喜人
初夏时节,万物并秀。如今“垃圾场”变成了“幸福菜园”,群众在变化中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乐趣,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成果人民共享的初衷。
■共同缔造“幸福乐园”
——从“活动少”到“阵地多”
小区里的“爱心超市”是由几名担任县政协委员的企业老总发起成立的。“爱心超市”探索积分制管理办法,根据居民的文明卫生表现、义务劳动等情况计算分值,用积分可在超市兑换物质奖励。“爱心超市”唤起小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从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和“受益者”,不仅促进了小区居民形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还让他们主动参与社区治理。
由县政协委员发起的暑期爱心托管班进驻屏峰小区
暑假期间,小区的爱心托管班也开班了,小区的留守儿童有了新去处,孩子不会做的作业也可以当面问老师了。每天下午,教育界别的政协委员和志愿者都主动轮班来给孩子辅导作业,社区还配备了两名专员配合日常管理。政协元素的引入,进一步丰富了“共同缔造”的内涵。“政协委员议事室”“志愿服务活动室”“老年娱乐室”“青少年图书室”“企业家活动室”也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通过深入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活动,我们欣喜地发现,在发动群众、尊重群众、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中,我们的角色从主导者、决策者逐渐转变为了引导者、支持者,这就是共同缔造理念的真谛。”县政协驻社区干部夏猛欣喜地说。
(英山县政协 宋晴蔚 鲁凯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