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政协

用活乡村文化 赋能乡村振兴
——黄石市政协开展“书香政协”委员读书分享活动

2023-10-13 17:10:36   来源:黄石日报   作者:朱达  
字体大小:【

书香政协,乡土情结。10月11日,黄石市政协在澄月岛“书香政协·磁湖书吧”开展委员读书分享活动,传承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读书分享活动以“传承乡土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石雁、周晓达、石文龙、陈雯君、李璐、孙舒曼、汪丽华等7位市、县政协委员围绕传承传统民俗、做优“土特产”、以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用数智技术激活乡土文化生命力等进行了读书分享。


读书分享会号召广大政协委员携手共进,推进弘扬优秀乡土文化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让乡土文化真正“活”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传承乡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舞龙舞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寓意着喜庆和祈福。在黄石,龙狮锣鼓拥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也蕴含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大冶陈贵镇被誉为“中国龙狮运动之乡”,开发区·铁山区的“王贵武龙灯”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陈贵舞龙”是省级非遗项目,阳新的“板凳龙”是市级非遗项目。


市政协委员、黄石港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石雁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我市舞龙舞狮运动的悠久历史,并就做好传承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一方面,我们要继承传统的龙狮文化,将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我们要将龙狮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不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石雁表示,需要更加深入了解龙狮运动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吸收新的文化要素,推动龙狮运动传播和发扬。


以四季为题咏唱,一人唱来众人和的阳新采茶戏;一声号子响彻激情岁月,一种精神穿越历史长河的“牯牛洲打硪歌”……这些口耳相传的非遗传承,让黄石文脉代代延续,为城市发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增强文化自觉


大冶石雕,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有400多年传承发展历史,尹解元村更是被誉为“中国民间石雕艺术之乡”。


从乡村到都市的薪火传承、在良渚遗址打造更高文化坐标、国家级非遗项目帮助村民过上好日子……市政协委员、大冶市第三实验学校副校长石文龙与大家分享了大冶石雕文化的悠久历史。他表示,正是得益于石雕这一非遗瑰宝,得益于乡村振兴的春风,尹解元村在乡土文化的浸润下蓬勃向上。


建设具有延续民族文脉、符合现代需求的新式乡土文化,也同样体现在大冶刺绣的传承发展上。


市政协委员、黄石大冶湖高新区产业招商服务中心副主任陈雯君介绍说,在非遗传承人刘小红的带领下,“小红绣”文创品牌得以创立,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如今,在政府及妇联组织的帮扶下,刘小红和她的团队以“非遗+”发展模式与人社、妇联、残联等部门联合开展刺绣技能培训公益项目,先后帮助2000余名农村女性实现了就业创业。


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库”。市政协委员、鄂东职业教育集团党委委员副校长、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副院长汪丽华与大家分享了《用数智技术激活乡土文化生命力》。


“我们探索采用数智技术激活乡村文化生命力的路径,目的在于保存和延续乡土地域文化,为未来乡村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汪丽华说,未来将通过数智测绘技术让传统村落“留下来”、VR数智展示让传统村落“活起来”、数智商务让传统村落“旺起来”,为乡村振兴赋能。


▶▶▶发掘特色产品


中国是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农业发展与乡村建设关乎国之根本。


“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用好“土特产”这把“金钥匙”,以产业振兴撬动乡村振兴。


黄石市“土特产”资源丰富,阳新屯鸟全身是宝、太子豆腐风味独特、大冶保安狗血桃甘甜爽口、黄石港饼甜润清香……


“这些都是祖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我们要心怀敬意和感恩,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土特产’成为滋润黄石百姓的‘金招牌’。”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晓达在分享中说。


周晓达认为,质量是黄石水产、水果、中药材、蔬菜、茶叶等“土特产”发展的关键,要加强产品创新开发,在保持产品特色的基础上,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下好产品改良功夫,提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主动拥抱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综合竞争力。”周晓达建议强化品牌意识,通过丰富文化内涵、强化宣传推广、举办体验活动等方式,打造“过得硬”“叫得响”“信得过”的“土特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