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应重新认识老旧小区改造这个老话题,在优化环境、解决民生的基础上向突出特色、创建品牌推进。”7月28日,作为武汉市政协特聘智库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蔡新元受邀参加了汉阳区政协召开的一场“知音圆桌协商”会议。会议围绕区政协提出的《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努力构建宜居城区新典范》建议案开展协商。
汉阳区房管局在会上通报,汉阳区作为原国有企业集中的老城区,老旧小区存量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
“‘十四五’将进入新一轮老旧社区改造阶段,需要我们重思老旧社区改造的定位与目标,引入城市社区更新‘再规划’理念,建议以汉阳历史文脉为依托,发挥老工业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优势,把民俗文化、历史建筑风情、特色美食、传统商业文化等历史文化元素植入和指导老旧小区项目的改造,让老城区的商业和文化价值被重新认知和适当保留。”蔡新元说,以单纯投入为主的民生工程,如果能做到资源共治共享共同管理,不仅能改善提升街区风貌,同时也会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使民生工程品牌化商业化,也可能变成就业工程,实现资源利用扩大化。
蔡新元的想法其实也正是区委、区政府关注的。规划结合汉阳地域和历史文化特点,汉阳区高标准编制老旧小区改造“十四五”规划,明确汉阳老旧小区改造重点集中在“两线两片”(即鹦鹉大道沿线与汉阳古城亮点片区,汉阳大道沿线与王家湾商圈片区),预计今年将全覆盖完成基础改造,“十四五”时期完成全部综合提升改造。同时,发挥山水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的优势,汉阳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注重挖掘资源,坚持“一个小区,一个对应的方案”,把知音、“汉阳造”等特色文化元素融入老旧小区改造,通过微改造、微拆迁、微建设等方式,打造更多区域文化地标。在汉阳,毛家堤小区建设知音文化广场、文化墙,受到居民好评,玫瑰西园小区改造突出“汉阳造”主题,建设百年工业风,越来越多的小区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形象。
区政协常委孙霞发言说:“通过调研,老旧小区改造中注重凸显小区文化特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的缺少文化专业支持和服务供给,文化提炼不明显;有的缺少文化基础设施;有的没有资金维持常态化文化活动。”她认为,还需从细微处挖掘小区属性,珍藏集体记忆。比如名人事迹、生活习俗、小区名字由来等,从细微处捕捉流淌在小区的市井文化,还原群体记忆,激发小区居民的认同感,同时也要收集民情民意,让居民们参与文化改造“菜单”。
此次协商会不仅有专家、委员,还首次邀请群众代表发言表达心声。区委书记徐丽作为建议案领衔办理领导到会听取意见,区长范礼奎在会上表示,下一步老旧小区要在功能品质再提升、文化特色再彰显、改造资金再整合、物业服务再优化,切实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持续用力、精准发力、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