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培养一批法治明白人,努力构建大信访格局。”8月5日,法治信访“院坝协商”座谈会在咸丰县唐崖镇大水坪村举行,该镇镇长张进就政协委员和代表所关心的问题作了回应。
自去年4月以来,政协咸丰县委员会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理念,以“院坝协商”为抓手,强化一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通过工作重心下沉、阵地前移,着力打通基层协商“最后一公里”,使得有事好商量、众人事情由众人商量成为共识,让群众真正在家门口感受到协商民主的阳光与花香。
目前,全州正全面推进“协商在一线”工作,培育“院坝协商”品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效。
立足“院坝”,将协商平台建到基层
2019年4月,咸丰县被确定为湖北省18个、恩施州唯一开展“协商在一线”的试点县。
2019年5月初,咸丰县迅速启动“协商在一线”试点工作;5月底,制定出台咸丰县政协“协商在一线”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做好顶层设计,组织专班,同步推进。
政协委员如何履职?通过什么途径?
咸丰县地处鄂渝湘黔结合部、武陵山腹地。该县政协根据县内居民以院落依山傍水而居的特点,把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居民“院坝”作为开展民主协商活动的会场和阵地,以“院坝协商”活动作为政协履职的必要抓手和重要方式,深入农村、社区、车间、学校等,紧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环境保护、城市建管、重点项目建设、社会事业、社会治理、文旅融合等民生热点难点,与群众就近就地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零距离把准群众思想脉搏,着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关注民生政策落实上做到协商有方,在推进民生问题解决上做到监督有力,在服务民生事业发展上做到议政有效。
“‘院坝协商’不受拘束,你一言我一语,可以敞开说。”忠堡镇马倌屯村驻村第一书记廖文斌,曾参加过该村加强环境整治、助推乡村振兴“院坝协商”活动,对此深有感触,“这种形式少了很多套话官话,让老百姓和干部走近了,村民支持和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乡镇(区)没有政协组织,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缺乏载体。”针对实际问题,该县及时下发关于建设“协商在一线”改革试点工作平台的通知,首次在全县11个乡镇(区)成立政协联络组,设置政协委员工作室,赋予其“协商在一线”平台功能,做到有牌子、有人员、有场地、有流程、有制度、有活动,充分依托村民议事会、乡风文明和红白理事会,广泛吸纳“两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和乡贤能人代表,建成“搬不走、不落幕”的“院坝协商”平台,真正把履职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县委政府工作安排到哪里,我们政协就跟进到哪里。”该县政协主要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协商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嵌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中,积极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搭台唱戏”,为党委、政府搭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
紧盯“一线”,找准切口做好文章
“作为我州首个智能垃圾分类试点村,马倌屯村的人居环境真是不错,但从长远来说,干部不仅干给群众看,更要引着群众干。”8月11日,在忠堡镇马倌屯村,唐明榜等委员们来到现场,走进一线,观摩垃圾分类试点示范,查看公共环卫设施及农户屋内外环境,了解该村“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走访当地部分农户和外地游客,一边梳理该村有待改进的地方,一边思考着农村环境如何得到根本转变的课题。
基层一线是最好的课堂。县政协委员张鹤翔表示,“协商在一线”平台是学习交流的乐园、成长的摇篮、施展才智的舞台,深入基层一线,直击民生、直达民意,真正架起当地党委、政府与老百姓的“连心桥”,凝聚了一股正能量,解决了一批疑难杂症。
如何瞄准一线,创新协商方式?咸丰县政协结合山区特点,进行大胆探索。
课题选择瞄准一线。坚持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主动围绕党政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和涉及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注重选择与党政工作合拍、与群众需求贴近、与基层实际相符的课题,找准协商履职的切入点、共振点和着力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意见建议,确保议到关键处、建在点子上,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调研视察深入一线。组织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深入农村、社区、车间、学校等生产生活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零距离听取,原汁原味搜集基层群众声音和诉求,增强建言深度和实效,着力推动履职实践走深走实、落地生根。
信息收集来自一线。紧扣民生热点难点,通过院坝座谈、上门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忧问题积极反映提案和民意,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着力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
协商活动下沉一线。有计划地组织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项目现场、社区院落,与群众就近就地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零距离互动把准群众思想脉搏、关注民生政策落实、推进民生问题解决、服务民生事业发展,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协在身边。
协商成果落在一线。建立一线协商成果转化、督办落实机制,县政协就协商达成的共识形成“协商在一线”专题建议案,报送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促使协商成果转化为部门行动落地落实,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突出“实效”,建立基层协商民主长效机制
硕果累累,产业一片欣欣向荣。
如今的清坪镇高峰村,1200亩绿心猕猴桃产业示范基地已成型。殊不知,4年前,该村猕猴桃产业面临生死抉择。
2017年,发展了5年的猕猴桃产业受益不明显,很多村民开始动摇。也就在此时,省、州、县各级政协委员陆续调研视察该村,建诤言、支实招,发挥政协资源优势,邀请知名专家把脉问诊,选育新品种,加强技术培训,才破解了产业发展难题。
清坪镇在推进“三拆三清三建”工作中,起初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政协清坪镇联络组在深入走访、听取民意后,将有关情况反馈至党委、政府,并邀请负责人在该镇把界村组织召开了“院坝协商”座谈会,宣传政策、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最终带动村民积极参与。短短一个月时间,仅窑厂上小组便拆除违章建筑、破旧房屋、废弃栏圈55栋,改造房屋、栏圈、杂物间26栋,建设改造花果庭院42处,农村院落面貌焕然一新。
县政协委员覃云华表示,职能部门充分利用“院坝协商”活动载体,借风行船,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主动参与、服务于民,比单独的部门活动参与面更广、实效更佳,老百姓更满意。
“协商在一线”会不会成为一阵风?“院坝协商”会不会浮于表面、做做样子?面对这些疑问,咸丰县政协突出实效,力促协商成果转化,着力从在建立基层协商民主长效机制的实践中去破解。
加强制度建设。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原则,以“在哪里协商、谁来协商、协商什么、如何协商、协商了怎么办”为突破口,努力在平台搭建、议题选择、参与主体、协商程序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大胆实践创新,一体设计、同步推进。主动提请县委出台《关于加强县政协“协商在一线”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和固化各项制度,逐步形成了“县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各方主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加强联系指导。实行一名主席会议成员、一个专委会、一批界别委员对口联系一个乡镇(区)联络组,指导各乡镇(区)完成平台建设、方案制定、课题选择、制度完善、品牌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各类“协商在一线”活动。
加强考核评比。将委员参与“协商在一线”工作情况纳入工作履职档案,记录委员联系群众、参加活动、建言献策等方面的情况,定期对协商平台、协商成果、履职情况进行评比,作为年度履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和评先评优重要依据。
(咸丰县政协 赵峰 涂绍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