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议政共绘发展宏图,凝心聚力同创郧阳伟业。1月10日上午,政协十堰市郧阳区第十三届五次会议在郧阳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各条战线、各个界别的政协委员,满怀豪情齐聚一堂,共商改革发展大计。
区委书记、区长孙道军,区委副书记董飞,区政协主席赵学国,区政协副主席刘学浩、裴常青、王玉林、吴忠恒,区政协秘书长毛剑波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刘学浩主持会议。
区领导张建生、官宇、焦宗啟、肖大有、张毛字、王天军、武小凯、彭艳、马德学、左文学、杨干兵、王帮林、翁仁国、雷绵云、刘建明、徐洪斌、陈茹、韩黎明、张继民等在主席台就座。驻郧市政协委员和区直部办委局及事业单位、部分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等应邀列席开幕式。
上午8时30分,刘学浩宣布大会开幕,全体起立,会场奏响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会议首先审议通过了政协郧阳区第十三届五次会议议程。
孙道军代表中共郧阳区区委致辞。他说,过去的一年,是郧阳区在撤县设区新起点上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也是全区在新常态下迎接挑战考验、奋力拼搏进取的一年。这一年,郧阳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以“外修生态、内修人文”为引领,以“两为竞进、双重升级”为总基调,和衷共济,群策群力,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饱含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辛与努力,也凝聚着全体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智慧和汗水。一年来,各位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围绕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民生改善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精准扶贫的攻坚之年,也是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刚刚结束的区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确定了未来五年全区“外修生态、打造汉江绿谷,内修人文、建设‘五和’郧阳”的发展主题。为实现精彩开局,区委认真研究,确定了2016年工作的基本思路,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外修生态,打造汉江绿谷;内修人文,建设‘五和郧阳’”,着力抓好“精准扶贫年度目标如期实现,五城联创纵深推进,产业园区扩规提质,重点区域文化旅游、健康产业初见成效,国省道沿线城镇经济带建设全面展开”等五项重点工作。全力推进“郧阳沧浪洲汉江大桥建成通车,南水北调博物馆启动建设,重点区域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环库公路建设,‘绿美郧阳’行动深入开展”等五件大事。努力实现“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森林覆盖率达到60%,精准脱贫3万人”等五项指标,致力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蓄后劲、优生态、促改革、惠民生,加快建设十堰生态滨江新区,奋力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区)前列。
赵学国代表政协郧阳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常委会工作情况。《报告》对政协2015年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对2016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2015年,是郧阳新区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在中共郧阳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协常委会以“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和建设十堰生态滨江新区的发展战略为引领,以顺应深化改革新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回应群众新期盼和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协协商民主优势,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全区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创新发展、平安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6年是进入“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转型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加快建设十堰生态滨江新区为引领,以“外修生态、打造汉江绿谷,内修人文、建设五和郧阳”为主线,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握形势,凝聚社会各界思想共识;创新思维,推进协商民主健康有序发展;突出重点,助推“十三五”规划启动实施;增进团结,维护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健全机制,提升政协履职能力和水平,为推动郧阳区“十三五”各项工作良好开局做出积极贡献!
王玉林向大会作政协郧阳区第十三届委员会提案工作报告,区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以来,共收到委员提案145件,合并立案118件。截止2015年12月底,所立提案已全部回复,办复率、见面率均为100%。
吴忠恒向大会宣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十堰市郧阳区委员会关于表彰十三届四次会议以来优秀提案的决定》。
区政协常委孟开萍、常红卫、陆永强,区政协委员孔祥义、郭莉,茶店镇政协联络处主任徐德玉,城关镇政协联络处主任陈新才分别上台进行协商建言。
(十堰市郧阳区政协 王贤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