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政协

宜都市“政协委员边界行”专题协商纪实

2015-11-09 15:30:06  
字体大小:【


    “边界29个村现有土坯房3187户,其中急需改造的危房977户。松木坪镇双井寺村地质灾害严重,沿河流域水质受到污染……”10月20日,在宜都市“政协委员边界行”专题协商会上,市政协副主席石明章代表政协党组,将全体委员历时半年行走调研收集到的“一揽子”问题建议,集中向市政府汇报。

 

    这种形式的主题协商,宜都市政协每年都会举办。比如往年的“我为百姓带句话”、“百名委员进百企提百条建议”、“政协委员暖春行动”等。

 

    近些年来,围绕服务发展与民生,每年推出一项大型主题实践活动,并将活动成果以高层协商的形式向政府汇报,已经成为宜都市政协有效转化委员建言的重要方式。

 

    2015年,围绕助力全面小康,宜都市政协确定开展“政协委员边界行”主题活动,期望通过委员的集体行走与发现,唤起大家对边界不发达地区贫困群众的重视与关怀。

 

    3月初,带着“一定要走进最边远农户的家中、一定要弄清楚边界最真实现状”的嘱托,市政协兵分六路,开始了对全市29个边界村的深入走访和调查。

 

    山高路远、酷暑高温。委员们一路行走,不言辛苦。他们与普通百姓热话家常;为困难群众慷慨解囊;与村干部共谋发展,听大家伙讲节骨眼上最想办又最难办的事。半年来,委员们徒步行走300多公里,采访边界群众826人次,召开座谈会79场次,梳理问题40条,提出意见建议21条。

 

    除了行走中的思考,市政协还用镜头记录下了每一组委员、每一次行走的画面,并于活动结束之后制成专题片。作为一种崭新的形式向政府呈现。

 

    10月20日,协商会如期召开。这是一次略带新意的协商。人员方面,除了参与调研的部分委员,边界村所属的乡镇党委书记、市长及政府全体班子成员也来了。议程上,除了常规的听与议,还新增了看的环节,专题片《边界的呼唤》运用大量直白的镜头重现了边界群众反映强烈的“饮水、出行、老人、儿童以及危房改造等问题”,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情感冲击。

 

    “没有边界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集体经济薄弱是边界村的通病。何阳店村村级负债严重到了干部们不敢说实话的地步。农村医疗服务后继无人的问题已相当严重。全市29个边界村有三分之一的村卫生室只有一名老村医,出个门诊卫生室就得关门。何阳店的村医不敢给小孩看病,泉水当的老村医不敢给群众打针。这样的医疗状况,优质服务从何谈起?教育方面,农村的孩子也是伤不起啊。因为校车少、路程远,三四岁的孩子每天五点多钟就要起床,比大人种田还辛苦。”市政协主席李家华补充讲述了自己的边界见闻。

 

    接过李主席的话语,红花套镇党委书记白华“检讨”道:这些年,我们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招商引资、放在了新集镇的建设与发展上。对于边界村群众的愿望与需求,关心关注的确实少了很多。政协的付出让我们深感惭愧……

 

    “李主席,五峰山村与葡萄合作社的合作已经谈成。利用光伏发电,带动集体经济增收的事也有了眉目。目前,我们已争取到九州方园集团的支持,具体规划正在制作之中”枝城镇政协联络组组长蒋贲锋向市政协主席李家华汇报“边界行”后,镇村两级就“破解集体经济零收入”所做的努力。

 

    协商深度进行。将惠民政策向边界倾斜,突破性地解决边界群众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最后,市长胡志莉郑重承诺:全面接盘政协委员边界行活动建议,制定方案、协调推进。

 

    目前,市政府办公室已全面分类处理政协建言,具体事项纳入督办程序。

 

    (宜都市政协  邓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