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廊’(绿廊、景廊、果廊)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树种,兼植‘进口’树种,确保绿色走廊树木的多样性、地方性建议已被政府采纳,并已对有‘三廊’建设任务的乡镇下发了通知,要求按规定抓好落实。”3月2日,竹溪县政协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在介绍“三廊”建设推进工作时说。
竹溪县为加快“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速度,去年11月,该县县委、县政府结合地方实际,提出了在境内高速公路(县河镇至蒋家堰镇)、兴界路(水坪镇康家岭村至丰溪镇界岭子)、水天路(水坪镇延坝村至天宝乡菜子坝村)三条主要公路沿线分别建设以绿化树种为主的“绿廊”、以经济林木为主的“果廊”、以地方原生态兼栽绿化树种和经济林木为主的“景廊”建设目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县政协迅速组织成立了“三廊”建设调研组深入到各个建设区域调研。调研组针对各地实际,提出了“乔灌结合、立体绿化、四季常青”和乡土树种与“进口”树种相结合;突出乡土树种特色,确保物种基因、景观多样性发展,实现乔、灌、草与针叶林、阔叶林合理配置;做到绿色与产业结合、生态与经济结合、开发与利用结合、庭院与板块结合、造林与育苗结合,通过道路景观带、村庄风景林和生态经济林建设力度,实现生态、景观、富民有机统一等。建议提交到县政府后,得到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分管农业和林业的副县长立即组织相关部门研究落实办法,并迅速下发了“三廊”建设中树种栽植的有关要求,明确提出了突出地方树种,兼种“进口”树木,达到“土洋”结合之路。
据县政协经济委员会负责人介绍,竹溪县地处秦岭东槽区东段南缘,大巴山北坡,区域内四季分明,高差悬殊,光照充足,雨量适中,独特的地势与气候,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及生物的多样性,孕育了诸多珍稀物种。境内先后发现了珙桐、红豆杉、小勾儿茶、金丝楠木、陕西羽叶报春等难得一见珍稀濒危植物。近几年来,在政协委员的建议下,已加大了稀有树种的繁育,如:珙桐、红豆杉、小勾儿茶、金丝楠木、鹅掌楸等,繁育基地已达到5万多亩,并被国家授予“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同时栽植地方树种,既突出了地方特色,也提高了树木栽植的成活率,为抢救性保护地方树种和珍稀濒危树种搭建平台,同时也为从竹溪经过的外地乘客提供观赏珍稀植物创造了条件。
(竹溪县政协 杜香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