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武穴市政协召开主席会议,确定将“关于加强农村镇区环境与功能建设的建议”作为即将召开的七届四次全会发言拟题之一。该市政协主席胡晓青说:“经过三年的调研、建言和积极助推,我市农村垸场的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已得到了根本性整治,现在,我们要将目光转移到农村镇区环境与功能建设上来,为市委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添砖加瓦。”
近年来,湖北武穴市政协始终围绕“城乡一体化、生态武穴城”建设专题,环环相扣、逐步深入,三载持续给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助推了市委“城乡一体、生态武穴”建设工作。
2012年,武穴市政协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要求,组织政协委员就“农村村庄环境整治”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秀美垸场建设争创省级卫生城的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意见》,全市12个镇处均将“秀美垸场建设”列入了当年的八件大事,全市农村卫生环境大变样,涌现出了砌石、干士、魏高邑等一大批“秀美垸场建设”的样板村。
农村环境变了样,可群众的生产生活垃圾该怎么处理呢?2013年,武穴市政协带着“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调研课题,先后组织50余名政协常委和委员,分成四个专题调研小组,分别深入到武穴市住建、规划、农办等10个部门和12个乡镇30多个村组,看现场、访群众、摸实情、掌实据,形成《关于在全市建立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调研报告》和《市政协常委会关于建立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建议》。武穴市委、市政府接到政协的调研报告和常委建议案后,先后召开两次市委常委扩大会和三次市政府相关部门专题协调会,决定在全市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城乡垃圾处理机制, 在每个镇处新建一至两个垃圾中转站,对村生活垃圾进行统一分类收集送到镇处中转站,再由镇处集中转运到市里统一处置。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迎刃而解。
处理机制是建立了,但经费如果得不到保障,最终还是会功亏一篑。2014年,武穴市政协主席会议将《关于建立健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经费保障机制的建议》作为常委建议案进行督办,并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现场听取意见、现场落实责任、现场反馈答复。协商会上,政协常委与市住建、财政、环保及各镇处负责人面对面坦诚交流,提出了设立环卫所、增设公益性事业岗位、将城镇建设配套费50﹪用于环境卫生及垃圾中转车辆运行和维修费用等建议。协商结果受到了武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从组织保障、舆论保障、经费保障、长效考评机制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了长效管理机制。
(武穴市政协 林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