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政协

宜都市政协建言“百里生态茶廊”建设

2015-01-04 17:55:00  
字体大小:【


  近日,宜都市政协主席李家华、副主席石明章带领部分委员,深入到王家畈镇古水坪、全福河等地,实地视察“百里生态茶廊”的建设情况。李家华一行走访了茶叶加工企业和茶农,召开镇、村、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情况,共同探讨加快“百里生态茶廊”建设的意见、建议。

 

  宜都是全国100个重点产茶县市之一,茶叶是全市农业的一大主导产业。为推动茶产业发展,今年市政府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宜都市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三年(20142016)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高标准规划建设“百里高效茶叶走廊”,不断夯实茶叶产业基础,这对于做大做强茶产业,促进茶叶增产、茶农增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以全福河为起点、古水坪为落点的“百里生态茶廊”更是核心建设地带。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充分发挥“百里生态茶廊”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综合效益,委员们建议:

 

  一、加快茶产业人才培养。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我市虽然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一定规模,但品牌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没有驰名商标,缺乏新兴市场,更缺乏新的销售途径。要象陈世贵打造“宜都蜜柑”一样,培养茶产业的领军人物。一是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做大做强茶叶企业。二是培养营销人才。市政府要明确领导牵头,培植茶叶的营销大户,研究我市茶叶销售市场的开拓和销售途径的创新。要通过营销大户,把我市的茶叶推向世界各地。销售市场打开了,才能带动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茶园管理的加强、茶叶品质的提高、茶叶品牌的树立和茶文化的宣传推广。

 

  二、提高茶叶品质。品质是茶产业的生命。经调查了解,目前我市部分地区存在茶叶掺假掺糖的现象,一些加工企业默许甚至要求茶农掺糖,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是对我市培育多年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宜都宜红茶”、“天然富锌茶”、“宜都绿茶”等品牌的毁灭性打击。我市茶产业要长足发展,必须严格生态标准,注重并提高茶叶的品质。建议用行政手段,加大茶叶加工环节掺假掺糖的打击整治力度,确保茶叶品质稳中有升,确保销售市场不断拓展。

 

  三、抓好主体茶厂的培植。在建设“百里生态茶廊”的同时,要有选择地武装一批有发展前景的茶厂、特别是有经营才干的企业业主,重点支持培植。要整合各种资源,加快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基础设施完善、园相美观、管理水平高的生态茶园,积极支持鼓励他们发展为集“生产、加工、弘扬茶文化、娱乐体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效益型的高效茶园。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市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推广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茶产业具有品质要求高、生产区域相对集中、地理优势明显的特点,“公司+合作社+农户”是促进茶产业发展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在茶产业发展中,要大力推广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研究剖析运转有序、经营效益高、发展态势好的合作社的成功经验,探索出适合我市茶产业生产的合作社的运行模式。合作社要与茶农形成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走长久型的合作之路。合作社要对茶农有硬性约束,从源头上抓好茶叶的质量,保证茶叶的品质。要大力推进茶叶生产销售“标准化”工程、推广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控技术、抓好茶叶安全生产质量控制、建立茶叶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对鲜叶和成品茶开展农残和重金属检测,确保不收购有质量安全问题的鲜叶,不添加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