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监管、修复、治理,目前矿区100多亩废弃的矿土渣已基本回填,回填方量为15万方。恒生公司投资35万多元,栽植了15万株的杉树苗,恢复的生态,目前地质环境稳定。”12月3日,随谷城县政协委员视察的该县国土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程彦丽对政协委员庄森等说。而这一成就的取得,缘于一件政协委员提案,国土、安监、环保等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助推“绿满荆楚”行动不留任何死角盲区的结果。
谷城县矿产资源丰富,但少数矿区无序、没有保护措施的开采,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谷城县政协委员庄森今年初结合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绿满荆楚”行动和谷城县的实际,经过深入调研,撰写了关于《加快开采矿区生态修复工程行动的建议》。
庄森提案中建议:由县政府牵头,形成长效监管机制,联合县国土、安监、环保、工商、林业、公安等部门,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定期开展矿产巡查,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把矿产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降到最低限度。
建议受到县政协的高度重视,被列为2014年重点提案。据谷城县政协副主席乐洪运介绍,谷城县现有矿区开采点40个,主要分布在庙滩、盛康、南河等乡镇的山区地带。部分矿区业主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对矿区过度开采,造成山体滑坡、裸露等,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为从源头上治理矿区无序开采的问题,提案承办单位县国土、环保、安监等相关部门,在对矿产业主办理开采资质及环评手续过程中,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三同时”原则,即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原则,配套建设矿山开采的尾矿库或尾矿拦截坝等设施,对任何一项不符合、达标的申报矿产开发项目,坚决不予批复。
对开采过后的矿区,上述部门主动上门宣传,要求业主对裸露坡地和场地,采取客土喷涂、挂土工网、栽植爬栽植物等多种手段,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谷城县县委书记艾文金说,加快推进“绿满荆楚”行动,谷城不能留下任何死角盲区。谷城县政协的这一重点提案抓到了点子上,抓到了关键处。
(谷城县政协 马明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