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当阳市政协副主席刘远伟带领部分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两河镇,对袁家湖水产养殖基地改造工程进行视察。
通过现场察看,一口口棋盘式的鱼池,整齐划一,水泥浆砌的护坡,增氧机,自动投食机,一条条硬化的大道通向养殖户的大门,仿佛一座现代化的水上工厂,令委员们心旷神怡。李扬委员见到正在用拉网捕鱼的几位养殖户询问他们今年的收入情况,今年55岁的养殖户黎世平深有感触的说:“近年来,水产品市场较稳定,均价一直是每公斤在10—12元,我养殖的11亩鱼池,今年可产鲜鱼2、5万多斤,创产值18万元,除去成本,获纯收入9万元。我们袁家湖能有今天,多亏政协委员的金点子,使袁家湖从过去的‘水袋子’变成了今天的‘钱袋子’”。
据了解,袁家湖原来是该市两河镇的边远湖区,可谓地势低洼,杂草丛生的沼泽之地,被人们称为茅草湖。后来,当地政府虽然组织进行了开垦,因地势低洼和当时的条件所限,“水袋子”无法根治,遇到阴雨连绵,更是“一片汪洋”,是远近出了名的“水袋子”。为了彻底治理“水袋子”、低产田,该市政协委员李瑞、王东林等在当阳市政协七届一次会上提出了《关于加强两河镇袁家湖水产养殖基地改造工程的建议》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该镇党委、政府也多次深入湖区调研,并请政协委员拿脉会诊,献良策。经过集思广益,最终拿出了村、政府、养殖户联合开发的互利双赢方案。即个人投资开发鱼池,村、镇政府负责设施配套,做到三通,(水通、电通、路通)。短短几年时间,湖区从“三土”(土塘、土渠、土路)蜕变成“三石”(石塘、石渠、石路)现代化的养殖基地。现在的袁家湖水产养殖基地不仅吸纳了当地150多个养殖户,而且面积扩大到5000亩,年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 (李栋善 )
(当阳市政协 李栋善 陈于尚 陈慧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