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青少年人群中对过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表现出盲目追捧的倾向、而且有低龄化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担忧。9月24日,宜昌市政协蔡建国副主席带领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的部分政协委员、团市委和城区教育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开展西方节庆文化对青少年影响的调研活动。
调研组一行先后前往宜昌市十六中、桃花岭幼儿园、大公桥小学和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实地调查访问。在以诗词为办学特色的伍家岗区大公桥小学,正巧赶上课间操时间,全校学生们身着统一校服,随着明快悦耳的传统音乐跳起学校老师自编自创的《诗词舞》;在每个班级教室门外学生自办的诗词园地里,不同年级同学创作的一首首歌颂大好河山和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诗词也给在场的市政协委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当天下午召开的座谈会上,围绕如何看待青少年人群热衷过“洋节”和如何弘扬传统节庆文化等议题,来自宜昌市城区10多位从幼儿园到大学各年龄段的教育工作者、基层共青团组织干部、西陵区和伍家岗区教育局的负责人和团市委的领导展开了热烈讨论。市十六中和西陵区教育局通过对在校学生开展的抽样调查数据对比,对青少年人群对中西节庆文化的认知状况和态度进行了分析。与会的政协委员和参会代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虽然目前绝大多数青少年在情感认知和实践参与上,仍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主。但不可否认,西方节庆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广大的青少年学生,甚至是幼儿园的低龄儿童。绝大多数青少年参与西方文化色彩的节庆活动都是盲目的,出于“好玩”,根本不知道“所以然”。这样的“盲目参与”和“好玩心理”背后的消极影响,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流失以及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淡漠,也反映了目前各级教育机构在弘扬传统节庆文化教育方面的麻木和缺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蔡建国副主席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节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代表着文化背后的价值导向和文化传播与传承。儿童和青少年过“洋节”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长大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我迷失。能否引导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节庆文化观,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对待东西方节庆文化,各级共青团教组织和教育机构应该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的精神,坚持科学阐明弘扬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在法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纪念日如“3.5学雷锋纪念日”和“9.3抗战胜利纪念日”等,要组织开展各类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文化活动,丰富和创新传统节日及纪念日的内容和形式,提倡“老节”新过,吸引更多青少年积极参此。同时,也要加大非法定传统节日文化如重阳节、七夕等的研究、挖掘和引导,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扬弃中加以继承。不主张各级教育机构和共青团组织开展有西方宗教文化色彩节庆活动。对青少年中间自发开展的西方节庆活动可以包容,对“正能量”的部分顺其自然,对负面的要坚决抵制。要充分利用好现有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引导青少年辩证地认识西方节庆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
(宜昌市政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