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长江日报7月16日报道,因在矿石厂打工期间吸入过量粉尘,麻城市男子雷金书肺部变得“黑中带绿”,换肺成了他唯一的救命办法。家人东挪西借凑了20多万元后,他在武汉成功开胸换肺。昨日,他已能正常呼吸,即将出院。对于福建矿石厂老板否认他曾去打工、难以纳入职业病救助一事,武汉医疗专家表示,坏肺就是职业病的有力证据,安监部门可以通过调查给出结论。
民工兄弟,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只饭碗——麻城政协关注农民工社会生态侧记
“你在这里做事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七十元。”
“有的人戴了口罩,你怎么没有戴口罩,穿靴子?”
“老板没有买,他们都是自己买的。再说戴了口罩就觉得呼吸不顺畅。”
……
机器轰鸣,粉尘飞扬,火星四溅,浊水横流,6月10日,在白果镇石材工艺公司,麻城市政协副主席刘德才正带领一批政协委员考察乡镇工业集中园区。在石材加工现场,正在工作一位年老民工那佝偻的身影引起了他的格外关注。
多年以来,麻城政协一直关注弱势群体。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政协把关爱的目光投向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对他们的就业情况、生存状况、社会生态开展了一系列深入调研、撰写了一些反映他们诉求的提案、组织委员对他们进行结对帮扶,谱写了一曲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大爱之歌。
调研下基层,让政府了解农民工的生态
“你说员工待遇好,但据我们调查,他们工资一般是七十到一百二之间,这在麻城打工的工资中处于下等水平。”在白果镇工业集中园区调研讨论会,政协副主席刘德才当面批评石材公司老总,单刀直入,一针见血。指出在工作环境上,车间机器噪音大,空中粉尘飞扬,地上到处是污水,没有除尘设备,员工没有口罩,没有眼镜,没有手套,没有雨靴;在生活条件上,饭菜也不怎么好,宿舍也没有空调。
“我觉得要在企业成立工会组织,把民工联合起来,切实维护民工权利,他们的工作环境确实太恶劣了。”屈苇滨委员深有感触,“三百块钱一天,我也不愿意做。”
“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得矽肺病是迟早的事,再说,职工根本没有买保险,治疗费用一般家庭承担不起,要建立职业病救助机制。”李清萍委员显然有备而来,她举出了身边一些典型事例,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
通过走访农民工、考察企业、调查相关资料,委员们对农民工的处境更感焦虑。许多农民工工作生活重心始终保留在农村,由于受困于既不愿隔断同农村土地的“脐带”又无法“扎根”城市的进退两难的境地,农民工群体成为被“边缘化”的特殊群体。在就业机会上,农民工主要集中于脏、累、险、重、苦、差的非正规部门。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情况下,非正规部门由于工作岗位激烈的竞争和缺乏相关法律的保护,就业往往不稳定。在劳动保障上,据统计,41.3%的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42.4%的农民工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56.2%的农民工没有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的比例非常之低。
政协在分析麻城农民工现状的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建议由劳保部门牵头,对企业用工情况、用工人员进行登记,督导企业履行改善工作条件、提供住宿、签订劳动合同、为农民工购买保险。要求企业加强管理,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工作服、安全帽等用具。建议政府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障救助基金,加强职业病的防治。调研报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提案接地气,让部门倾听农民工的声音
“最关心的当然是小孩,可是打工带不了孩子,只能把小孩放在老家。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留守儿童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故,真是叫人不放心。”
“我的孩子在民办学校英才小学读四年级。我们进城打工,就是想挣点钱,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有出息。麻城实行划片招生,想上公办学校需要有当地户籍或者房产证,我们只好多出些钱,把孩子送到民办学校了。”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城市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
深入农民工的生活,发现他们有很多烦恼,也有很多梦想。农民工也想融入城市,实现市民梦、安居梦、就业梦,可是户籍、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成了他们无法跨越的坎。大多数农民工无法进行家庭式的迁移,根在农村,他们只能在城乡之间进行“候鸟型”迁徙和“钟摆式”流动。
“只有深入接触,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所思所盼。只有深入调研,我们才能动真情,我们的提案才更接地气。”政协委员蔡峰认为调研后大家深入了解了农民工,更要为他们鼓与呼。
“如何才能实现农民工的市民梦、安居梦和创业梦呢?”王巍委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素质,增加他们的收入。对于城市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失地农民,要发展集体经济,鼓励他们就近就业。
农民工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2014年麻城政协立案的207件提案中,涉及到农民工的占了11件。《关于尽快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免费救助尘肺病,确保农村务工人员生命》、《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和教育问题的若干建议》等一系列提案,放在了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案头。
“一定要重视农民工的社会生态,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却游走在城市的边缘,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要让他们活得有尊严,生活有盼头。”政协主席戴福生在提案督办会上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帮扶办实事,让爱心点亮农民工的希望
“我们村雷金书在福建石材厂打工,结果先后得了矽肺病,打工挣的钱都花在治病上,现在就业无门,衣食无着,治病无计,生活无望。”
在2014年政协会议工商联分组讨论会上,委员蔡峰介绍了本村因患病致贫而无力医治的农民工雷金书,由此提出建立大病救助机制的建议。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位委员各抒己见。
“这些农民工兄弟背井离乡,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容易矽肺等职业病,也容易发生断指、断臂、烧烫伤等可怕的工伤事故,他们老实敦厚,不懂法律,失去劳动能力之后,就如同损坏了的机器零件一样,无声无息,自生自灭。”说到动情处,委员熊喜芳眼眶有点湿润。
“建立大病救助机制,保证农民工兄弟生命安全,的确很有意义。作为政协委员,我们要积极推动这件事。”
“麻城经济相对滞后,有少数家庭本来就很贫穷,因而出现大病无力医治的情况,建立大病求助制度确实很重要。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在座的都是企业家,我提议为五里墩患肺癌的兄弟现场捐款。我捐一千。”政协委员、亚贸集团董事长涂学亚在慷慨解囊。
现场气氛现时变得热烈起来,大家纷纷捐款,现场捐款四千五百元。目前,政协向相关部门提交了《建立免费救助尘肺病机制,确保农村务工人员生命安全》的提案,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麻城市政协联络政协委员,着手筹建职业病免费治疗基金。
据了解,麻城政协经常开展类似的行动,解决农民工实际困难。政协多次督导相关部门,为农民工讨薪,组织委员们到山村看望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为他们捐款捐物。救助慰问因伤致残、因病致贫农民工,已经成为政协委员关爱弱势群体、履职履责的重要载体。为了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政协主席戴福生多次参与部门协调,督促私营业主和相关企业落实责任。
(麻城政协文史委 蔡金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