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政协

一切为了被征地农民——小记鄂州市政协七届十五次常委会

2014-09-16 02:11:27  
字体大小:【

 

    “今天的议题是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请各位常委踊跃发言。”主持会议的市政协副主席姜昭定开门见山。7月2日上午8:30,鄂州市政协常委会会议室内座无虚席。市政协七届十五次常委会会议正在这里举行。


      2006年以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鄂州市被征地农民现已达到15万人左右。其中,16—59周岁的10万人左右,60周岁以上的2万人左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2013年先行在梁子湖区梧桐湖新区进行试点,597名60周岁以上的被征地农民于去年7月起每月享受240元的养老金。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市政协把这一问题纳入2014年常委会重点议题,组织调研专班,从3月开始,赴全市3个区、3个开发区、20多个乡镇及村组,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深入调查。随后,组织专家学者、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政协委员,进行协商讨论,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西山街办被征地农民75%没有技术专长,就业流向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低端服务型行业,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市人社局负责人还未作情况通报,翟芳林常委就“毫不客气”地直陈问题:就业不充分、保障水平低、社保资金运行压力大。


    “60岁以上的被征地农民240元/月•人的养老保障金,连买菜都不够,怎么保障基本生活?”吕继良常委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他建议,市政府对有地和无地的被征地农民一定要区别对待、莫搞“一刀切”,尽快把完全无地者纳入城市居民社保体系。   


    “有的区级职业学校有牌子,无师资,无场所,无设施。希望市里引起重视,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在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在梁子湖区担任副区长的文明常委,联系自己分管教育工作的实际提出建议。


  “身份认证,既是基础工作,也是难点工作。”谈春光、马锐常委对被征地农民的身份认证格外重视。他们认为,这个工作做不好,极易引发矛盾纠纷。建议市政府借鉴城市低保身份认证办法,进一步规范被征地农民的身份认证。


  “我们要充分认识土地换保障的重要意义,一切为了被征地农民着想。”有备而来的李志武常委代表民进鄂州市委会拿出了会前的调研成果。他建议,有关部门要厘清失地农民和被征地农民等基本概念,人社等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实现操作简便化、政策科学化、农民利益最大化。


  “被征地农民参加新农合,能否享受中央的转移支付?”、“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保,是否像城镇职工的退休年龄一样男女有别?”杨爱莲常委向应邀到会通报情况的市人社局负责人,抛出了一连串的疑问。在得到满意答复之后,她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加强资金管理,让每一分钱都用在被征地农民身上”、“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引导被征地农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有关部门要对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和展望”……叶丽娅、汪丽平、王中英、熊前荣、余淑芳、杨从林等常委结合调研情况,纷纷“晒”出了自己的观点。


  到会听取意见的鄂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军边听边记,不时频频点头。“市政协调研组的工作实、情况清、对策好。各位常委的发言,抓住了关键,闪烁着真理的光芒。”杨军表示,对各位政协常委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府一定认真研究,认真吸收,努力把鄂州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保工作做得更好。


(鄂州市政协  吴建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