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谷城县五山镇秦家畈茶场,制茶大师在一口口电炒锅旁,双手飞舞翻炒茶叶,一股股鲜爽的茶叶清香沁人心脾。该场场长季广成自豪地介绍说:“现在,全谷城县找不到一家茶场还在用木柴炒茶叶。这都要感谢谷城县政协委员积极建言,供电公司加大农网升级改造,给我们带来的财富。”
谷城县种茶的历史很悠久,目前已有近百家茶场,2家央视上榜品牌,茶园面积13.4万亩。“茶叶种植面积大,加工茶叶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也严重。”谷城县政协委员、县林业局总工程师杨建国说,“10年前,每年仅炒茶一项,所消耗木柴相当于4万多亩山林的年生长量。”
这一破坏生态环境、砸子孙饭碗的问题,如何解决?去年2月,杨建国委员根据调研掌握的实情,写出了《关于加快紫金、五山等茶叶生产大镇低电压改造、实现以电代柴的建议》。
建议受到谷城县委、政府、政协的高度重视。县委书记艾文金、县长龙小红很快批示:希望谷城县供电公司在加大农网升级、低电压改造的同时,对产茶大镇给予政策倾斜;有关乡镇、部门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尽快实现以电代柴。
该县政协主席周必良多次带领杨建国等政协委员,深入到谷城县供电公司、紫金、五山等乡镇和各个茶场、茶企,了解农网升级改造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难题,协商解决的办法,助推、加快改造工期、进程。
谷城县供电公司按照批示、建议在加大农网、低电压改造的同时,及时将计划、目标、完成情况,反馈给县政府、县政协和杨建国委员,对紫金、五山等重点产茶大镇、各个茶场、玉皇剑茶叶公司、汉家刘氏茶等企业给予重点供电支持。
杨建国委员告诉笔者,柴改电带来诸多利好:提高了茶叶品质,使该县茶叶成为全国驰名商标;谷城的森林覆盖率也由2003年的62.7%上升到67.9%,木材蓄积量由630万立方米上升到740万立方米;茶农砍柴的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富余出来了三分之一的劳力从事茶园管理、经营;茶场茶企节省了大量的木柴开支;茶农、茶企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谷城县政协 马明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