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竹溪县召开表彰大会,会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为李文俭、江涛等6户“家庭农场”业主颁发了奖金,并鼓励他们发挥专长、办好示范场、当好领头人。这种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作法,得益于该县政协帮助兴建农场,及时准确的调研分析和建议。
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后,关注着竹溪“三农”问题的县政协,在第一时间组建了调研专班深入全县村组农户了解情况,并形成了《如何顺应当前农业发展新趋势,破解影响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难题》专题调查研究报告,建议县委、政府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家庭农场”和土地规模流转大户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等激励政策;引导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建立合作关系,推行“公司+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等。报告被县委、县政府迅速转发到各乡镇,要求全县各地结合实际支持有条件的农户兴办“家庭农场”。同时要求县政协持续关注“家庭农场”的发展,及时准确的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按照县委的要求,县政协在时刻关注“家庭农场”发展的同时,组织全县各乡镇政协联络处、县直各系统联络组结合本地实际和行业特点,积极主动的帮助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家庭农场”。行动迅速的中峰镇政协联络处,帮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江涛兴办了“雨润特色种养家庭农场”,成为竹溪首家“家庭农场”。该农场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经营面积达到260多亩,去年农场实现产值30多万元。
一石击起千层浪。首家家庭农场的运作模式,启发了其他返乡创业和种养殖业大户的发展思路,县河镇村民李文俭、汇湾镇村民阮班友、水坪镇村民魏光明等,先后相继成立了种养综合家庭农场、茶叶种植家庭农场等。
几个月后,县政协再次形成了《关于竹溪县“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和建议》调研报告。报告将全县“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发展前景等进行了全面分析。科学、准确的分析,正确、客观的判断再次得到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并把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任务迅速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同时将其纳入到农村经营考核范围进行表彰奖励。
据竹溪县工商局负责人介绍,到目前为止,全县已登记注册的 “家庭农场”46家,已申请登记正在完善相关资料的有210多家。
“创办家庭农场已成为竹溪外出创业有成,返乡创业的新宠;已成为农村种养殖大户追求的新目标。”该县政协委员、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副局长李代胜介绍说。
(竹溪县政协 杜香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