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西陵区采纳政协建议,以统筹融合、创新驱动、优化调整、转型提升为重点,着力推进全域城市化。目前,该区窑湾乡部分村实行村社(区)并行,部分村还保留原有体制,东山、茶庵两个城中村已基本实现城市化,唐家湾、沙河两个城郊村也已成为城市化新的“主阵地”,80%的农户被征地拆迁。
窑湾乡是宜昌最小的一个乡,也是西陵区唯一的乡。随着宜昌城市骨架的拓展,版土面积由过去70平方公里缩小到17.9平方公里,所辖行政村由18个缩减到7个,人口由2.4万人缩小到不到1万人。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后无后续产业,就业难,难就业,富余劳动力转移还不能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间接导致离农人口“两栖化”,成为介于市民与农民之间的边缘群体。今年4月上旬,西陵区政协副主席胡方池带领窑湾乡政协联络处政协委员,先后视察平湖半岛、后坪村、沙河村、唐家湾村等村民安置房建设情况,区政协报送《西陵区农业产业化及其全域城市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建议以产业化为核心,以城市化为依托,推动产业化和城市化。调研报告引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
据悉,西陵区以推动近郊农村城市化、失地农民市民化、生产和服务产业化为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唐家湾片区、平湖半岛开发等项目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高质量建设宜昌蜜橘生态科技园,开发黑虎山休闲农业,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加大“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探索“一村多社区” 运行体制,在茶庵、东山、后坪、沙河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和网格化管理。目前,投资80余万元的“金堤文化园”正在抓紧施工,项目建成后,将集文化广场、健身园、小游园为一体。
“开发后大不一样了!”站在自家门前,当了近30年村干部的唐家湾村一组的王传富连声感叹,“东边的石板,西边的沙河,南边的高新区,还有村里的其他4个组都变样了,西陵区的全域城市化应该也快啦。”
(宜昌西陵区政协 潘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