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是农业大县,如何扭转农特产业结构小而全、多而杂,档次不高、附加值低,而产业经济效益还是“矮个子”的发展现状,一直是县九届政协服务县委中心工作所思考的问题。在县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期间,彭君等8名委员提交第107号《关于加大农特产业扶持力度,推动农特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去年九届二次会议徐志军委员《关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提高特色产业效益的建议》和赵堂勇等5名委员《关于持续提升茶叶特色产业经济效益的建议》等提案得到很好的交办、落实;今年5月,县政协又将《大力发展“三品一标”产业,推动农特产业提质增效》调研报告作为县政协专题协商会上的主要协商内容,所提的意见和建议被县长批示为选题准,问题分析的透,措施建议切实可行,要求相关部门抓紧落实。
县政协委员、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长柳敏迅速行动,将开展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获得成效。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3年第108号受理公告,正式受理竹溪县“梅子贡茶”、“竹溪黄连”地理标志产品申请,如公告期内无异议,年底竹溪县“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将添“新丁”。
各乡镇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使特色农产品种植业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新洲乡使黄姜、核桃、茶叶、油菜、药材等特色种植作物在该乡落地生花;以私人承包和村集体经营等形式,打造2.1万亩生态茶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杨家湾、观音堂、孟家渠等村发展种植黄姜5000多亩。桃源乡“纸壳核桃”很有名气,该乡党委、政府为把核桃产业做大做强,明确一名班子成员牵头,着手组建核桃专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现已发展7000多亩核桃基地,地方特色产业“抱团”发展,加快了镇域经济跨跃式发展。
政协提案办理质量高,使农特产业提质增效速度加快。竹溪县围绕“四个百万”工程,新建核桃、中药材、烟叶、魔芋、茶叶等农特产业基地18万亩;完成造林5万亩、低效林改造1万亩、林业育苗5200亩;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偏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规划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核;梅子贡茶多酚等农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竹溪县政协 吴晓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