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1号文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竹溪县政协首先意识到“家庭农场”这一新型经营主体,是推动农业生产逐步走上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的一条有效途径,有利于农村增效、农业增值、农民增收。迅速组建专班就《如何顺应当前农业发展新趋势,破解影响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难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深入“三农”了解第一手资料,并建议县委、政府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式“家庭农场”,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对“家庭农场”和土地规模流转大户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等激励政策;引导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行“公司+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等。政协这些“良策”,被不少乡镇吸纳和运用,推动了“家庭农场”在竹溪县的发展。
如中峰镇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新机制和用地、用工、手续报批等工作办理;加强政府、银行、企业的协调力度,在小额贷款和手续代办上实行一条龙服务;示范、引导、带动当地农户开展特色种养业。在系列优惠政策感召下,该镇邓家坝村回乡创业村民江涛在竹溪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竹溪县雨润特色种养家庭农场”,领取了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成为该县第一个有正式身份的‘农场主’,承包集体山场、旱地、水塘,流转与联合分散的农户土地200多亩,主要经营农业种植与畜禽生态养殖等,预计今年收入可达30多万元。
水坪镇对“家庭农场”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挂帅、一个专班负责、一个村社牵头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农场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因人因需实施政策到户、订单到户、良种到户、技术到户、资料到户的“五到户”政策,促其把农场做大做强。该镇田垭村吴美良发展苗木基地300余亩,栽植柏腊树苗10万余株,播种香樟种籽1000斤,先后还购进蛋鸡、土鸡一万多只,承包村级茶园300多亩,形成了极具规模的“家庭农场”。
(竹溪县政协 吴晓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