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政协

竹溪县采纳政协建议  实施旧城改造延续文化根脉

2014-09-16 01:59:17  
字体大小:【

 

    近日,竹溪县委县政府决定该县西关街改造按照“尊重历史、修旧如旧”原则,在城中配建龙形水系,东西纵向修建明清一条街,修复湖南会馆、甘露寺、五峰书院等文化景点。县政协委员刘安西动情的说:“县政协多年吁请,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
    竹溪西关街位于县城西,北靠五峰山,南临竹溪河,房屋沿河而建,是整个鄂西北地区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条古街,始建于明成化十二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的西关街上古桥城楼鳞次栉比,寺观会馆林立,有“五里四桥成一景”之说。但随着县城的发展与扩张,该区域已成为城区最大的棚户区,现有各类住户1386户、3183人,房屋破损老化严重,与城市发展极不协调。
    为保护、开发、利用好西关街,竹溪县政协将西关街片区改造作为协商议政重点课题,组织县内文化人士走进西关街开展文化采风活动,抢救、挖掘西关文化底蕴、根脉;组织县内知名人士对西关街改造拿脉问诊,邀请邀请武汉大学客座教授、法国城市规划师杜安迪实地考察指导;多次召开咨询论证会,与西关居民面对面的征求意见。召开专题协商会,建议西关街改造按照“尊重历史、传承文化、改造如旧、休闲宜居”的原则,综合考虑交通、休闲、购物、教育、医疗、防洪、文化景点、社区服务、行政办公等各项功能,依照明清风格逐步恢复寺观会馆、街道,将其作为竹溪打造旅游县城的重要节点,与鼓楼街、东门街、仿古街交相辉映,形成一个生态示范城镇体系。
    县委县政府对县政协的建议极为重视, 6次召开西关居民听证会,4次规划论证会,3次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西关街改造问题。县委书记余春存、县长余世明指出:“西关街改造要保持仿古原貌,传承明清风格,延续文化根脉……”按照这一思路,在房屋保留明清风格,由南到北、由矮到高形成梯次,按中高档景区标准打造,实现古典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同时配套建设休闲广场、亲水平台等基础设施及农贸市场、教育卫生等服务机构。届时,西关街将被打造成4A级景区,并将偏头山、楚长城等旅游景区有机串联起来,成为竹溪县打造旅游县城的重要支撑,从而极大地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发展。


(竹溪县政协  李章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