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产业因其产品用途广,市场需求大,产业链条长,前景广阔,被业内人士称为“朝阳产业”。竹溪县1999年10月被授予“中国魔芋之乡”称号,最鼎盛时魔芋加工企业达20多家,年生产加工魔芋精粉3000吨以上、魔芋胶1000吨。魔芋赖庄稼,被农民称为“万年脏”,又因其繁殖系数低,病害问题难以“攻克”,加之缺乏项目投入和激励政策的支撑,全县现仅有4家小企业维持半生产半停产状态。
看着“朝阳产业”陷于困境,竹溪县政协组成调研专班进厂房、到田间、访农户、查芋情,力争为县魔芋产业“把准脉”。调研组了解到魔芋产业还存在科研专业人员不足、配套服务跟不上、流动资金短缺、无风险担保机制等困难。
针对魔芋产业面临的“症结”,县政协建议:要擦亮“竹溪魔芋之乡”金字招牌,把魔芋这一“朝阳产业”作为全县重要特色产业给予重点培育,加大资金投入,力争用5年时间实施“五个五计划”,将竹溪建成鄂西北最大魔芋生产集散地。出台争创品牌奖励、财政贴息扶持、政府和芋农各出一半保险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系列优惠政策,以更优的环境、更好的条件、更活的政策吸引热衷魔芋产业专业人才到竹溪工作,并安排魔芋科研专项经费,与职能部门一起研究解决种子繁育和病害防治的难题。适宜魔芋生长的南山乡镇为魔芋重点种植区。大力推广魔芋“五边”种植和荒芜闲置地种植,鼓励户户种植,坚持魔苞间套、果园行间种植、稀疏林下种植,走小型大规模的种植发展之路,着力培养一批种植专业乡镇、专业村组、专业合作社。加强体系建设,发展协会组织,鼓励企业参与基地建设,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确保“朝阳产业”再现昔日辉煌。
(竹溪县政协 吴晓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