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政协

量化考评  规范管理  激发活力——武汉市洪山区政协推出服务委员履职新举措

2014-09-16 01:58:40  
字体大小:【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是政协组织履行职责的根本和动能所在。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激发委员工作热情,调动广大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基层政协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近期,武汉市洪山区政协在认真研究、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努力破题,推出了系列新举措。

    一是细化管理体系,出台“三个办法”,构建管理新机制
    基层政协工作中往往普遍存在着几个突出问题,如:少数委员履职热情不高,对政协会议或活动应付了事;政协组织对委员履职管理总体上理论要求多、制度约束少,缺乏规范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淘汰退出机制,委员缺乏压力和动力等等。对此,区政协从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入手,依据《政协章程》,结合自身实际,广泛征求意见,数易其稿,制定形成了《洪山区政协关于加强委员履职服务与管理的办法》、《洪山区政协委员履职量化综合评价办法》、《洪山区政协委员述职办法》等三个试行办法,经常委会讨论一致通过并下发。“三个办法”本着力求系统、简洁、可行的原则,对委员服务管理的诸多方面作出了规定,其中《委员履职服务与管理办法》共四章22条,对委员的权利、义务、履职要求、委员履职服务工作、委员履职管理工作、组织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提出建立完善委员学习制度、会议或活动预告工作制度、日常联系委员制度、委员述职制度、委员激励制度、签到请假制度等,进一步确立了委员既是荣誉、更是责任的理念,初步形成了责、权、利相统一的全新的委员管理机制。

    二是量化履职考评,试行“履职评分”,推出工作新模式
    对委员的履职考评是委员服务管理工作的难点,过去的考评工作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量化标准和客观、具体的评定依据,对委员履职情况的评定往往是 “口说无凭”、依据不足。为解决这一难题,区政协积极探索建立委员履职量化综合评价信息档案,对委员履职情况实行量化管理。制定的《委员履职量化综合评价办法》对量化评分项目、组织实施、结果使用提出了细化规定,并制定了量化评分表。将委员履职情况按基础分、奖励分两大类量化记入委员履职档案。将委员基础分明确为100分,常委基础分明确为120分,规定每个委员必须完成出席区政协全体委员会议、参加区政协办公室、委员工作委员会组织的活动、参加专委会(小组)、街道政协联络委组织的活动、提出或联名提出一份提案、反映一条社情民意等工作任务,同时量化提出了19项关于奖励加分的事项,明确了对考评分未达基础分的委员视情分别予以书面通报、约谈、建议调整等。《委员履职量化综合评价办法》的制定和实施,使委员的履职管理有了新的抓手,得到政协常委和委员们的普遍认可与好评。

    三是优化服务平台,打造“委员之家”,拓宽服务新路径
    随着形势的发展,政协工作在坚持界别活动特色的同时,还必须突出与地域性相结合。区政协积极创新街乡政协联委工作,大力开展创建委员之家的活动。通过下发文件、召开创建动员会、观摩会、到街乡指导等方式,引导街乡政协联委迅速开展创建活动,以创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激发广大政协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将委员之家建设成为“学习之家、民主之家、履职之家、联谊之家”。区政协明确提出了创建活动的“五有”要求,即有组织,每个委员之家要指定召集人、工作人员,负责组织所在辖区各级政协委员开展活动;有场所,委员之家的场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二十平方米;有设施,配备公示栏、桌椅、电脑、书柜等办公设备;有制度,建立健全委员学习制度、委员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制度、委员联系社区制度、委员履职档案等各项规章制度;有活动,定期组织辖区委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界别活动、履职活动和文体活动。目前,区政协已选择和平街等街乡作为创建示范点,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典型带动,逐步推进。通过开展创建委员之家的活动,为基层政协组织履行职能增添了活力,也为政协委员知情出力、施展才华打造了新路径和新平台。


(武汉市洪山区政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