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政协

竹溪县政协扎实开展“学创”活动  树立委员良好形象

2014-09-16 01:57:29  
字体大小:【

 

    竹溪县政协在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中,紧密结合政协工作实际,倡导全体委员树立“我为政协添光彩、我为人民办好事”的双为理念,以“五个一”为载体,激发全体委员担责任、求作为、比贡献、展风采、树形象。
    一、引导委员为竹溪绿色发展献一计,让委员在履职尽责中树形象。县政协主席尹熙祥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政协只有融入发展方能明方向,服务发展方可知得失,投身发展方能献良策。”竹溪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点水源保障区,全国林业百佳县和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林特资源十分丰富,被国家生物学泰斗吴征镒院士誉为“动植物的基因库,生物的百科全书”。如何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变后发优势为前瞻优势,实现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县政协在全体委员中开展“我为竹溪发展献一计,我为绿色崛起支一招”活动。自3月份以来,广大政协委员带着课题进农村,走田间,入农户,看基地,访企业,问思路,话发展,寻良策。通过2个多月的走访调查,咨询分析,撰写了《破解农村“三无”问题,增强“绿色崛起”后劲》、《积极探索农村沼气建设新模式,促进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三品一标”产业,推动农特产业提质增效》等调查报告14篇,向县委、县政府报送了《抓好矿区生态修复, 治理生态植被创伤》等社情民意信息6条,并与5月下旬召开“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专题协商会,颜学文、谢从明、杜治胜、王大材等14名委员分别就生态植被建设、绿色产业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作专题发言。县长余世明说:“县政协组织的调研协商活动,非常深入,非常客观,非常细致,非常全面,对于我们如何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廓清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思路具有借鉴意义。县政府将通过梳理反馈、分解任务、协商解决、督办落实等环节,真正把协商议政成果运用到绿色崛起规划之中,实施绿色崛起各项工作之中。”

    二、推动委员为壮大县域经济招一商,让委员在参与发展中树形象。县政协发挥联系广泛、联谊密切的优势,在委员中深入开展“出一个好主意、传递一条好信息、推荐一个好项目、推广一项好技术、引进一个好客商”活动,在引进企业、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项目、引进人才等方面办实事、作贡献。主席会议成员结合中心工作,分别带队到外出创业比较密集的广东、青海、安徽、山东、云南等省份走访政协委员和创业成功人士,学习考察外地先进经验,筹建了在粤竹溪籍创业人士乡友会,广结乡友乡缘,开展联谊招商,促成了亳州市新科药材种苗生产有限公司与我县签订了投资10亿元共建“秦巴药谷”协议,请回敖勇、彭寿高等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5000多万元,在蒋家堰镇兴建药材和苗木产业示范园。

    三、组织委员投身扶贫攻坚帮一户,让委员在扶贫帮困中树形象。“政协委员是主体,人民群众是主人。你离群众有对近,群众对你有多亲。”这是竹溪政协主席会议一班人的共识。县政协组织209名县政协委员将外出务工户、孤寡病残户、贫特困户、移民搬迁户、空巢老人户等特殊人群作为帮扶重点对象,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做到缺劳力帮劳动,缺技术帮服务,缺智力帮指导,缺资金帮投入。据统计,县政协委员共为帮扶对象办实事200多件,帮扶资金600多万元,帮助建房9户、26间。许启典、王远群委员投资200多万元修建当家塘,解决家乡400余亩水田灌溉和1200余人的饮水问题;谢宗林委员帮扶30多名困难村民实现再就业,并出资出物近10万元帮助2户因病返贫家庭盖起了新房;刘琦委员帮助水坪镇康家岭村4组孤儿康辉发展牲猪养殖产业,现已建一个养猪场,出资为其购买1头公猪和6头母猪;陈耀明委员扶持本乡无资金的王道成发展茶叶20亩,5亩核桃基地;皮慧委员扶持兵营乡四条沟村李忠学发展养殖业,现已饲养生猪22头,山羊30头。

    四、发动委员为改善民生办一事,让委员在为民办事中树形象。为让政协委员沉下去、接地气、办实事、惠民生,竹溪县政协专门出台了《县政协委员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采取主席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群众的“三联”办法,组织百名委员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察民情、听民声、排民忧、解民难、帮民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群众对出行乘车的要求已不再满足于仅有的“方便”二字,而需要的是便捷、舒适、高效、实惠、安全。微型客运面的车的兴起,在一定时期内满足了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但暴露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经营主体多,不利于监管;经营不规范,影响了城乡交通秩序;车辆性能差,安全隐患大等。面对客运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县政协通过全委会议发言、政协提案、现场视察、专题协商会等形式,持续向县委、县政府建议尽快开通城乡公交。为确保把利民的好事办好,县政协通过考察周边、实地调查、问计于民、咨询论证,建议政府在运营方面,坚持市场导向,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入道路运输业,实行公司化运作、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的城乡公交客运秩序;统筹城乡干线与农村支线客运互补发展,解决群众乘车难和乘车安全问题;妥善处理公交客运线路与在营的个体微型面的车客运班线之间的关系,逐步实现农村客运向公交客运的转变和平稳过渡,让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方便出行、经济出行、舒适出行、安全出行。在政协的助推下,县政府将开通竹房城镇带公交车列入了2013年政府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3月中旬, 305省道沿线6镇城乡公交又正式开通运营,至此,聚集了三分之二左右人口的蒋家堰、龙坝、中峰、城关、水坪、县河、新洲7个乡镇主干道都有了城乡公交和客运车,25万群众花2元钱即可乘车到县城。

    五、激励委员岗位建功创一业,让委员在发挥主体作用中树形象。县政协把“五联五帮”融入“学创”活动之中,坚持联农村,帮建设;联产业,帮壮大;联企业,帮发展;联党员,帮提高;联农户,帮致富。在实际工作中,县政协主席、副主席一人联系一个乡镇,主抓一项主导产业,重抓一个骨干企业,蹲点一项重点工程,帮扶一个农村党支部,扶持一户贫困户。今年由政协主席、副主席主抓的竹房城镇带建设、西关棚户区改造、生物医药产业、大仙山生态旅游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已成为全县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广大政协委员带头发展产业,积极兴办实业,涌现了叶艳、傅修红等新兴产业的开拓者,周兴满、雷召华等一批特色产业建设的排头兵,陈显力、许启典等一批重点产业的领路人,新发展委员企业16家,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委员企业——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直接辐射7个茶叶专业村5250户茶农,使近2万群众依靠茶叶走上了致富路。


(竹溪县政协 李章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