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政协

创新委员管理服务五大机制  激发委员履职内在动力

2014-09-16 01:55:31  
字体大小:【

 

    竹溪县九届政协以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为着力点,着力创新“五大机制”,主动引导委员谋事,积极服务委员干事,努力保障委员成事,形成了“政协作用发挥在委员、活力展现看委员、事业发展靠委员”的工作局面。
    一、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委员之责”。一是健全了委员管理组织体系。换届后,县政协将城区的委员按系统分为9个活动组,及时任命了活动组长。乡镇设有15个政协联络处,由党委副书记兼任政协联络处主任,明确为正科级别。209名委员按属地、就近、有利于工作的原则分配到活动组(联络处)参加活动。县政协设置了委员工作委员会,专司委员管理工作,办公室明确专人协助做好委员工作。二是完善了委员管理制度。换届后,县政协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县政协常委会工作规则》、《县政协工作制度》、《县政协委员管理办法》等5个制度。2012年底又制订了《县政协常委会职责》、《县政协委员职责》等多项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三是出台了加强委员管理文件。去年12月,县政协报请县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协委员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对加强委员的管理与考核,建立健全委员的激励、惩戒和进出机制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届内累计无故缺席3次,或请假5次,或连续2次未参加县政协全会的委员,劝辞委员资格”等新规,让“挂名”委员没有了‘市场’,增强了委员履职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创新服务机制,建设“委员之家”。一是改进联系沟通方法。建立了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联系乡镇政协联络处、委员活动组、界别小组制度,采取主席会议成员联系政协常委、政协常委联系界别委员、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三联”制度,坚持“政协主席约谈委员”,把委员当“家人”,请委员“回家”。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利用县政协网提案社情民意报送系统、“政协主席电子信箱”、委员风采栏目等,充分反映委员意见建议,及时掌握履职情况。二是改进走访委员制度。坚持由主席会议成员带领政协常委走访百名委员、百个企业、百名在外创业人士,积极帮助企业界委员解决土地、融资、技改等困难,远赴在外创业人士集中的广东、青海等地看望委员,让委员感受到政协“大家庭”的温暖,通过亲情引导他们投资家乡,报答乡亲。对委员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反馈,跟踪回访,协商解决,督办落实,做到委员有呼声,政协有回应。三是改进机关服务工作。为使委员、常委提前安排好本职工作,县政协的会议和活动,办公室一般都提前3天以上通知时间和内容以便做好准备。每年都及时为委员征订有关报刊,发送有关文件和学习资料。

    三、创新委员培训机制,夯实“委员之能”。委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履职水平和能力。针对换届后新委员多的状况,一是抓委员履职前的培训。在2011年底换届后,为全体委员印发了《政协工作手册》,分乡镇和活动组进行了履职培训。二是抓开局之年的集中培训。在2012年5月组织了政协委员集中培训,重点讲解了政协理论、撰写政协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知识,同时安排优秀老委员代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参政议政过程交流发言,广大委员深受启迪。三是抓视察调研活动前的培训。组织视察调研活动前,专委会都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委员进行课题培训。四是抓好常委会培训。每次常委会各组织一项专题学习或讲座,以学促用,学用结合。五是利用召开政情通报会方式,以会代训,帮助委员知情明政。
    四、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委员之力”。以“明确委员职责、保护委员权利、激励委员履职”为目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委员内在活力。一是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坚持评选优秀县政协委员并在县政协全体委员会议上进行表彰;每年对撰写的提案并在承办中取得突出成绩和贡献的政协委员进行表彰奖励。二是建立“创先争优”激励机制。明确规定县政协委员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或在任期内连续2次以上获得优秀提案奖的,换届时优先推荐为下届政协委员建议人选;对多次获得县政协表彰奖励、成绩突出,同时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的政协委员,由县政协党组按程序向相关部门、单位提出提拔使用建议,县委优先选拔任用。三是建立履职反馈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委员履职反馈制度”和“委员履职年终通报制度”,将委员全年参加政协活动出勤情况和撰写提案、社情民意等情况书面通报给委员单位,同时抄送到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

    五、创新活动机制, 拓展“委员之为”。一是搭建知情参政平台。通过定向约谈、走访委员、委员委员活动日等方式,使广大政协委员知民情、报民忧,并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将社情民意信息及时报送县委、县政府领导参阅。二是搭建履职尽责平台。组建由县政协委员、社会贤达、群众代表、部门负责人等组织的“智囊团”, 2012年,先后就“对接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中国绿谷、培植生态经济大县”等课题组织专题调研活动9次,报送调研报告9篇,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好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的报告7篇,印发《领导参考》5期。三是搭建参政为民平台。县政协以“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为主题,倡导全体委员树立“我为政协增光彩、我为人民办实事”的“双为”思想,广泛开展“1121”活动,即一个委员为人民群众办一件实事,联系一户帮扶对象,两年脱贫致富,每年为竹溪发展提一条好建议。全县209名县政协委员主动将外出务工户、孤寡病残户、贫特困户、移民搬迁户、受灾户等五类人群作为重点对象,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委员们踊跃接地气,汇民声,办实事,通过“帮”项目、“帮”产业、“帮”民生、“帮”环境、“帮”就业、 “帮”和谐等方式,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饮水、行路、住房、环境整治以及缺技术、缺资金等问题,促使一大批民生问题得到解决,一大批矛盾在基层化解。据不完全统计,县政协委员共为基层群众办实事300多件,帮扶资金500多万元,涌现出许启典、童德国、肖成等一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捐资公益事业、帮扶困难群众的典型,在县内外反响很好,许启典获得省政协表彰为优秀委员。四是搭建回报社会平台。坚持每年组织委员开展“送医药、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下乡活动,共为3000多名群众进行了义诊,免费发放价值6万多元的药品,向困难家庭送去慰问金3万余元,缓解了部分群众看病难和生活难的问题;通过支援灾区、爱心救助、捐资助学等活动,先后组织政协委员向灾区及困难群众捐款捐物100多万元。五是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引导委员们在经济建设中当先锋打头阵,掀起了招商引资新高潮,引进了物流、商贸、建材等10多个项目,引资额达1亿多元,委员企业上交利税在2000万以上,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名。敖勇、彭寿高等委员回乡投资3000多万元在蒋家堰镇兴建药材和苗木产业示范园,带动1000多名农民增收。
    2013年,竹溪县将以“委员管理年”活动为抓手,通过“五抓”(即抓学习,增强委员履职能力;抓联谊,扩展委员参政议政视野;抓管理,激发委员履职为民热情;抓“学创”,争创政协工作新业绩;抓服务,创优委员工作环境),进一步探索创新委员履职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努力为委员施展才华、展现风采提供更大的舞台,推动政协工作竞进提质,为“打造中国绿谷、建设生态经济大县”做出更大贡献。


(竹溪县政协  尹熙祥 彭勇 供稿)